圆明园:曾经遭受屈辱的中国,站立起来后更加强大
1、残缺的圆明园依然美丽
大水法残迹遗址:大水法,朝南,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处喷泉群,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猎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圆明园罹劫并经百年风雨,这里残存的巨型雕柱、石龛和石屏风,仍十分醒目、壮观。大水法是圆明园西洋楼景观的中心建筑,在国人心中是圆明园的象征。
谐奇趣是昔日的西式喷泉大殿。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喷泉)大殿。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乐器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据导游胡雪燕小姐介绍,这是一座具有欧洲17世纪末18世纪初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昔日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2010年7月28日早晨,我在赴京赶考的闲暇,抽1小时游览圆明园,圆明园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圆明园悠游享乐,并在此举行朝会,处理政务。康熙皇帝命名的“圆明园”意指“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寄托着清朝皇帝“明君贤相”的理想圆明园被英法强盗毁灭了,成为中国人心灵中难以抚平的痛!
从许多汉白玉石构件可以想象谐奇趣当年的富丽堂皇。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法国大文豪雨果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雨果还说过:“即使把我国(法国)巴黎圣母院所有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当年目睹圆明园盛景的英国随军牧师麦卡吉在回忆中写道:“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景,就是狂想也想不出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美景……必须有一位集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历史学家和多种学识于一身的人,才能图写圆明园。”
目睹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对英法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十分愤慨,此情此景,让人思绪万千。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2010年,英国、法国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两个文物强盗,英国法国火烧圆明园同时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文物毁灭罪行。英国法国创造了两项无耻的世界之最。
虽然我多次来北京,7月28日我第一次进圆明园,正值举办第十五届圆明园荷花节,圆明园遗址公园内荷花种植面积共计1000余亩,品种近400种。自1993年以来,每年一届的“圆明园荷花节”已经成为了国内外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荷花盛典之一。水上荷花是圆明园的夏季之魂。乾隆曾有诗赞:“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卧双凫。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余杭西子湖。”
圆明园喷泉。
圆明园的绿荷。
粉红荷花,绿叶亭亭,红绿相衬,清淡美丽。据说游客在这里寻找到并蒂莲。
紫色睡莲。
圆明园荷花有400多种,堪称全国之最。
2、英法应将抢去的文物归还中国,赔偿、复建圆明园
圆明园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对美的毁灭,这是禽兽的行为;对文化艺术品的掠夺,是强盗的行为;对文明的毁灭,则是罪恶滔天!
英法联军抢走大量珍贵文物,中国人民有权要求回归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攻陷北京,将圆明园内无数珍宝劫掠一空,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于海外一百多年。 十二生肖像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现已知鼠首、兔首2件由拍卖巨头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中现身,在2月26日的拍卖会上,最后以2800万欧元被一电话买家所购得。铜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5件仍然下落不明。
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据专家研究,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应不少于150万件。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海晏堂前原有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青铜坐像,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因此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方外观遗址石头上雕刻的精美图案。“方外观”,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三开间用刻有回纹图案的大理石贴面的欧式小宫殿,屋顶却是模仿中国式的重檐四坡蓝色琉璃瓦顶。“方外观”为一座清真寺,是乾隆的爱妃(即容妃,也称香妃)做礼拜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 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大水法对面就是观水法,观水法坐南朝北,位于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南端,是清朝皇帝观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宝座,其后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清乾隆帝观看喷水景色之地,包括放置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的巴洛克式石门等。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 观水法的兽战和时钟是西洋楼中的建筑游戏。观水法位于远瀛观中轴线南端,主要建筑有安放皇帝宝座的台基,后面立高大的石雕围屏风,两边设巴克鲁门,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喷水的水池。池旁依势设置各种兽类,呈半圆形,表示兽战和林中逐鹿等游戏;喷水的管口安装有时钟,根据中国传统的计时方法,用12种动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个时辰,每隔1时辰便有1兽的口中向池内喷射水。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个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英法联军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被他们打得粉碎,这是被他们损毁的石狮。
对圆法国著名大文豪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样写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据新华社报道,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2010年7月27日率领90人代表团抵达印度访问,7月28日晚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NDTV电视台主持人当时告诉卡梅伦,电视台近日接到民众潮水般的电话,问题只有一个:首相大人,英国到底还不还当年殖民者从我们这里抢走的稀世珍宝——“科依诺尔”钻石?“科依诺尔”在波斯语中是“光明之山”的意思,这颗钻石重量为105克拉,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钻石。18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掠走了这颗珍贵的钻石,这颗钻石后来被当成礼物送给了维多利亚女王。英国首相卡梅伦犹豫了一阵后表示了拒绝。他称如果归还钻石,将给那些在英国博物馆里的珍藏品开启“危险的先例”。“我恐怕要让你们的观众都失望了…… 这可能引发的问题是,如果都这样做,那英国的博物馆很快就会空空如也!”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访印度被当众要求归还早年英国所抢走巨钻,中国网友也强烈要求英国归还从中国掠夺的在大不列颠博物馆中的稀世珍宝。
是的,今天我们不是去仇恨英法两国,而对于中国的圆明园,英法有责任要做两件事:英法两国一是归还中国从圆明园掠走的文物;二是英法应出资重建被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专家建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各国出台有关法律,将各国非法所得文物归还原国家。我相信这是曾遭受英法列强奴役国家人民的呼声!
3、曾经遭受屈辱的中国,站立起来后更加强大
有人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有人感“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圆明园的重生,将激励亿万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拿破仑•波拿巴曾警告欧洲人,“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圆明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国150年的奋斗与崛起历史画卷。
圆明园鼎盛时期东西长2620米,南北宽1880米,如今可坐游览车快捷、方便。
1小时的圆明园匆匆游览,长了很多见识,一种复杂的情感萦绕在心头。
圆明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榭、一景一园,导游胡雪燕非常熟悉,她成了我游览圆明园的历史地理老师。
是的,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圆明园,饱含了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记录着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屈辱和苦难,记录着英法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只剩下残垣断壁与屈辱的眼泪。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圆明园遗址让人产生无穷的历史屈辱感,为什么当时清政府没有能力保护圆明园?
圆明园海晏堂蓄水楼的海墁台基与2010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有形似之处。蓄水楼是喷泉的供水楼,台上砌蓄水池,俗称锡海,一次可蓄水160余立方米。初建时提水机械是龙凤水车,用人力“蹬攀”,后就改安辘轳,用大罐打水上楼,再以铜管下注至各喷泉机关。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馆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展现了中国文化、东方哲学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 “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
对比一下当时中、英、法的国家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军事实力:英同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增强,鸦片战争前夕已有“世界工场”之称。其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在本国经济中居于统治地垃,而且在世界各国经济中也处于显著优势。1820年,英同占了世界工业生产的50%。法同只占15-20%,德国和美国各占10%,英国所占比重超过了法、德、美三国的总和。
经济方面:道光年间(1821─1851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之首,高于整个欧洲的总和,1700─1820年间的经济增长高于日本。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GNP是日本的5.28倍;中国的GNP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
军事方面:陆军: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装备上看,大清陆军都是世界数一数二。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双方的军事水准,用简单一句话来概括,就是16世纪对付19世纪,冷兵器对付热兵器。军队数量对比:当时清军的总兵力大约在80万左右(包括八旗、绿营兵)。鸦片战争中调集并先后投入战争的大约在10万左右,而英军最初派出大约海陆军7000多人,后来增至最高达2万人。如果简单由数字上看,中方占绝对优势。但在具体的战役中,这种兵力上的优势却未能显现。英方船坚炮利的优势使其牢牢的掌握着制海权,也使其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为了防御英军可能的入侵,清政府在从盛京到广东的七个省、几十个海口都得到处设防,分到每个重镇上驻守的部队也不过4000-10000。如此分兵,自然在每一处都难以集合优势兵力,所以在中英间的多次战役中,清军能投入的兵力往往与英军相当甚至还处于劣势。当时的清朝交通不便,调兵速度的缓慢更加重了中方的困境。
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中国自从被烧了圆明园,一百五十年间屈辱的大火一直没有熄灭,曾经遭受屈辱的中国,忍辱负重在实现强国家园梦。
圆明园残缺和破败时刻在提醒中国人:中国只有强大,惟有强大,我们的家园才不会受侵略,惟有强大我们中国人才能生生不息的在这片土地上发展。我们才不再遭受欺辱。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圆明园被烧一百五十周年了,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了,英吉利与中国建交56周年了,法兰西与中国建交46周年了,2009年12月24日,中国社科院发表《国际形势黄皮书》对11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了分析评估,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领土与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军事、科技五个直接构成要素,以及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安全与国内政治、国际贡献四个影响要素。中国的综合国力世界排名第七位,法国第五位,英国第八位, 2010年7月29日,有媒体报道称,英国智囊组织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所(NIESR)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可能只需要9年时间就可以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圆明园在告诉世界:曾经遭受屈辱的中国,站立起来后更有力量、更加强大!
蔡律 201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