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上已经有两次大萧条,第一次是1873年恐慌之后持续数年的通货紧缩和经济动荡,第二次是1929年至1931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持续数年的大规模失业现象。
2007年3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以后,由于美国的财政刺激资金主要集中于金融业,美国企业和美国个人得到的资金极其有限,导致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失败。2010年5月,相关数据显示拉动美国经济的消费引擎依然乏力,投资增长依然乏力,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已经接近尾声,美国经济复苏已经见顶,美国经济面临新一轮经济衰退,美国经济面临严重危机。
2010年6月26日、27日,第四次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原计划在加拿大多伦多说服其他领导人继续经济刺激计划,但此次会议通过的《20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中G20国家达成与美国不一致的主张:发达国家承诺于2013年将本国财政赤字至少削减一半,于2016年降低或平衡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一些新兴经济体采取更灵活的汇率政策。美国最终无奈地选择与其他G20国家一起实施减赤。但美国总统奥巴马深知美国经济若不实施新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必将开始衰退。所以奥巴马在第四次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对减赤目标表示欢迎,但奥巴马强调:“目前经济复苏仍然脆弱,短期来说,有能力的国家应该维持经济刺激政策。不能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挤着退出,应该在经济成长和创造就业、不继续加深债务问题上保持弹性。”
根据《20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欧洲国家将开始实施财政紧缩计划,这源于全世界都在担心的一个问题:世界各国相继投入巨额资金救市,市场上货币太多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高通胀,甚至是恶性通胀。但爱尔兰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紧缩政策,《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爱尔兰——紧缩政策高代价之图景》显示紧缩政策实施后的恶果:赤字不降反升,失业率也大增,资金、人才纷纷外流。爱尔兰的情况表明,世界各国政府忧心通货膨胀,而真正的核心威胁实际是通货紧缩,真正的问题是开支不足。各国实际所处的环境也表明,当前面临的真正问题仍然是收入减少开支不足。
因此,有理由认为,欧洲国家将实施财政紧缩政策,欧洲国家将面临紧缩政策实施后的恶果:赤字不降反升,失业率也大增。欧洲紧缩将导致美国出口受阻,美国经济跌入衰退深渊。美国和欧洲乃至全球陷入第三次经济大萧条:成千上百万甚至更多工人失业,许多人将多年找不到工作,有些人将永远不再就业。
结合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经济仍然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面对全球第三次经济大萧条,中国必须继续相当长时间的财政刺激政策,在当前大量货币流通的情况下,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就可解决,同时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全球第三次经济大萧条的到来,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将快速越过日本,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将快速接近美国甚至超过美国,这迫切要求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以保卫经济建设成就,这要求中国构建高度发达的军事工业能抵御十个大国甚至更多国家的军事侵略(八国联军的入侵仿佛仍然就在眼前)。特别注意的是,高度发达的军事工业能消耗市场上的大量货币甚至还要补充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