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房地产永远被政策“绑架”
楼市政策调控从紧政策或将“告一段落”
中国房地产发展到繁荣再到旺盛自始未曾“脱离”过政府政策调控“紧箍咒”,所以中国楼市是政策市,因为政府过于关心和喜欢用政策干预房地产行业,同时千方百计的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保障。自去年12月份开始调控至今,中央到地方出的政策堆积起来,至少有2米高,房价还是下降?为什么楼市政策调控这么久,已经有半年,房价还没回落?是政策不够“多”还是不够“严”?
从国务院和各部委及地方政府每一年为调控房地产行业出的大量政策,房地产永远会政策“绑架”,最后牺牲的是“老百姓的土地”和生活在最底下的“房奴”。中国是计划经济又是所谓的市场经济,其实就是政策经济“绑架”房地产,政府拯救楼市本质是拯救中国经济。
从银行贷款资金的流动行业方向,房地产是银行重要业务,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一直死死“捆绑”着房地产,不管是无个人业绩,或者是发展地方经济,或者是GDP,或者是改造产生和推动城市化进城等,都是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一个城市演变财富的最好利器。城市的土地是政府的,集体土地和农村土地也可以用“政策”方式收回给政府,说明了中国资源分配制度的不公平。银行是国家的,钱是个人的,到了银行那里成为某个“利益集团”的钱。
有媒介报道,6月28日、29日,国务院连续两天召开经济形势研讨会,会议传递出的信息表明,下半年的宏观调控主基调将是“框架不变,动态优化,防止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这也意味着,除了地产调控不放松以外,以信贷紧缩为标志的实际从紧政策将告一段落,下半年宏观政策偏向中性,产业政策继续落实。换个角度来说,除地产从紧外,以信贷紧缩为标志的从紧政策将告一段落,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将更多地偏向于中性。
这是决策层对上半年经济形势做最终判断和决定下半年宏观调控方向的前奏。而眼下,国际上欧债危机继续恶化,美国内需不振,国内股市持续低迷跌跌不休,楼市方向未明,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加剧出口萎缩等因素,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大大超出了预期。正是因此,在加拿大出席G20峰会的胡锦涛主席强调了“刺激政策审慎稳妥退出”的观点。
PMI指数已持续16个月保持在50%以上,但最近两月一改之前波动上升态势,呈现连续回落,显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回调。被认为最能真实反映经济状态的发电量5月份也环比回落2.3个百分点,这虽然与国家控制高能耗行业发展有一定关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生产的适度收缩。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而从30家已发布下半年策略的券商观点看,研究机构几乎一致预期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放缓,多数机构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将回落至9%以下。
应最剧烈的是股市。截至6月30日,上证指数已经下跌26.82%,成为全球表现最糟糕的两个市场之一——另一个是欧债危机的标志国希腊。股市作出的这种过激反应也显示了宏观经济遇到的困境。一季度数据出台之时,市场还普遍担心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央行三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也连连出手,紧缩之声一片。
但是形势变化之快让人始料未及。4月份开始,工业增加值增速开始下降,作为领先指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随之下降两月,经济过热的担心随之被经济增速下滑取代。半年前还较为盛行的中国经济V型复苏的观点目前已近匿迹。安信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考虑到地产新政对投资的影响尚未显现,而国际经济形势的动荡以及全球去产能化继续压制着贸易顺差的事实,中国经济V型复苏已经结束。
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调成为各机构最主流的观点。不过,尽管经济减速难以避免,但是二次探底的说法并不多,多数人士认为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减速趋势,更多的来自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而减速压力之下宏观政策主动调整可能就此止步的判断越来越被认同。此前,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一个从过度宽松到实际从紧的过程。
2008年末以来,中国依靠4万亿投资和天量贷款迅速完成了经济的“V”型反弹。今年一季度CDP增速甚至达到了11.9%的高位,不过担心也随之而来,大量的政府投资不可持续、过度的货币信贷刺激增加金融系统风险,地方融资平台的急剧膨胀造成地方财政风险,过度投资造成产能过剩,一系列刺激经济的后遗症迅速显现。实际上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随之调整,2009年7月经济刺激政策开始逐步退出,开始严格限制银行信贷,整顿地方融资平台,抑制高耗能产业,调控房地产市场。
刺激政策退出效果立竿见影,股市率先做出反应,从2009年8月开始了下行趋势,到2010年6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也是2010年上半年的收官之战,沪指跌破2400点,同时房价涨势开始收敛,一线城市成交量更是从政策公布以来就开始进入观望期,成交量大幅下降。从紧效果在宏观数据上也立即显现,PMI、工业增加值、用电量、新增贷款都开始显示,经济增长进入减速周期。
经济减速风险之下,宏观调控政策的判断开始踌躇,3月份CPI达到3.2%的高位后,加息呼声反而开始减弱,5月份数据公布之时,多数机构判断,紧缩政策暂缓。一种判断基本成为一致预期,“框架不变、动态优化、防止政策叠加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可能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
对房地产调控和结构调整压力,地方政府压力加大,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开始希望国家放松从紧政策力度,目前多数省区房地产调控细则不出台实质上就是在观望国家调控政策的下一步走向。有人判断,从6月开始,管理层已经开始放松对货币投放的监管,他判断6月新增贷款可能会有所增加。有人则表示,下半年不宜出台进一步的调控措施,宏观调控应该主要倾向于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
即使是楼市调控政策也有待进一步观察,继续出台政策的可能性则不会太大。前期刺激政策的退出过程已近尾声,当前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下半年有望适度放松。如此看来,国务院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之后,前期从紧政策可能就此止步,成为多数人士的一致判断。所以从紧政策或将“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