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行上市的日益临近,中行在刚完成400亿A股可转债后又要通过A+H配股再融资600亿元,上市银行的大肆圈钱与银行板块的低估值引起了人们的瞩目。A股市场14家上市银行的动态市盈率不足10倍,市净率不足两倍,其估值水平创1996年以来的新低。在所有板块中是最低的,在全球股市中也是估值最低的银行股,A、H溢价率由最高时的75%跌到目前的-20%。中国的银行股在A股市场为何会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银行股究竟何去何从?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的银行股估值水平已经逼近历史最低值,其投资价值已经显现,股价有可能会出现反弹回升,投资者现在不应该再继续抛空银行股来做空股指。若仅从PE、PB等指标来看,A股市场中的银行股估值显然不算太高,如果再加上目前A、H股价严重倒挂的情形,则A股市场对银行股过度悲观的走势必然会被修正。通过种种技术和量化分析,似乎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已经凸显,但为何目前A股市场的银行股仍然趴着不动?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管理层和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应该深刻反思。一个市场如果出现系统性失灵,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投资者之所以过度悲观肯定是有原因的,我认为导致目前银行股出现整体低估值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银行巨额融资和低价发行压低了整个市场对银行股的估值。
以2.68元发行的农业银行应该说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有人测算相对于目前的上市银行股折价10%左右,但这个相对较低的定价让整个银行板块的股价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农行上市后不被市场看好,跌破发行价则会拖累整个银行板块继续走低;如果股价上行10%左右也只能算回到正常水平;如果涨幅较大则会带动整个银行板块上涨。所以,目前投资者对于银行股普遍持观望态度是正常的。
另外,农行的巨额融资也是导致银行股低迷的主要因素。有消息报道称,农行此次IPO很有可能会成为全球史上最大的IPO,其圈钱规模可想而知,而这恰恰就是国内投资者和市场诟病的原因,中国的股票市场始终在强调融资功能,而不顾及市场的承受力和投资者的感受。只顾一味地推动行政化供给,IPO接二连三,再融资异常活跃,而股市市值却大幅蒸发。有统计数据显示,从 2009年6月18日桂林三金获准IPO重启后首单发行至今的一年里(截至2010年6月18日),两市共有281只股票获准IPO,包括168只中小板股票、91只创业板股票,以及22只大盘股。其中,268只股票已经挂牌上市,合计融资规模达到4052亿元。而在这一年间中国股市的市值却出现了大幅缩水,仅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就蒸发了5.88万亿元,A股市值从年初的24.18万亿元到6月30日已下滑至18.31亿元。显然,中国股市是“富了上市公司,穷了股民”。 因此,当务之急应该减少大盘股的发行和减少IPO的行政供给。
如果下半年再继续按照这一速度抽血,A股市场将很难承受,A股市场的走势也将会受到影响。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盘的弱势并没能挡住大盘股上市融资的步伐,反而IPO的身段一个比一个大。尤其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期间,管理层还指望股票市场充当资金供给的源泉,因此下半年IPO的速度很难降下来,除非投资者以脚投票。
第二,银行板块的集体再融资让投资者异常反感。
为了化解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抑制商业银行的过度放贷行为,银监会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指标和从附属资本中扣减了银行间相互持有的次级债,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合规经营指标纷纷需要修改,大部分上市银行均选择了再融资方案,一些打算靠股民来补充资本金的银行再融资方案遭到市场的强烈反对。于是,国务院在批复中、工、建、交四家大型银行再融资时,指示其按照:“A股筹一点、信贷约束一点、H股多解决一点、创新工具解决一点、老股东增加一点”的要求。从目前公布出来的方案来看,融资方案各异,但14家上市银行几乎都亮出了自己的再融资方案。说好听一点,今年是银行股的融资年,说难听一点,则是银行股的“圈钱年”,投资者自然早早地采取“以脚投票”来回避市场风险。
第三,清理地方融资平台让没有担保的“打捆贷款”露出了光腚,银监会在7月份提高拨备覆盖率后将会导致整个银行板块利润在下半年大幅滑坡,从而市盈率等市场估值指标出现大幅反弹。
银监会要求地方融资平台中没有担保和保全的项目贷款,7月份就不得计入金融机构的“正常类”资产,没有现金流仅凭财政收入担保和还款的项目,也将不能计入正常类,这意味着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分类将由“正常”下移至“关注”类或更差级别,商业银行减值损失准备也相应增加。有数据统计,2009年14家上市银行给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规模为2.68万亿元,据悉其中有一半没有担保,如果在6月30日之后将50%的“正常类”贷款划归为“关注”,则拨备覆盖率将由1%上调至20%,从而这14家上市公司下半年仅拨备计提2680亿元左右,从而会大幅减少上市银行的利润。从2009年14家上市银行4348亿元的净利润来看,今年下半年提取的拨备数量占净利润的一半以上,这一调整会大幅减少银行股的利润,从而银行股的市盈率将会整体出现大幅反弹。
第四,去年“信贷井喷”时发放的9.59万亿元贷款,让人们普遍担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会上升,从而降低业绩预期。
商业银行在2009年发放的大部分贷款都投在了政府化的“铁公基”项目里,而且大部分都是中长期项目贷款,一旦信贷政策有所收缩,这些中长期项目就会变成“半拉子”,从而让2009年的贷款变成呆账和不良贷款。另外,今年的房地产调控让人们普遍担心一旦房价下跌之后,与楼市关系紧密的银行业必然会遭到牵连,从而不良资产自然会上升,银行股的业绩也就会出现滑坡。
第五,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监会逆周期提高资本充足率和人们的加息预期,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相对减少,从而会影响其盈利能力。
我们知道,中国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获取存贷息差,而决定息差大小的又取决于存贷利息和信贷规模,在当前利率工具很难调整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再大幅收缩,业绩自然会较2009年下滑。自今年年初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三次调高至17%,银行资本充足率也有所调高,这些紧缩工具自然会抑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从今年上半年的贷款数量来看,今年的信贷增速与去年同比显然是有所下降的,在存贷利率不变的情形下,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自然会出现下滑。
综上分析,目前银行股被整体低估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那些估值相对偏低和已经完成再融资的中小银行股,下半年很有可能会出现投资机会。尤其是公募基金在下半年可以大规模介入股指期货之后,很有可能他们会在现货市场反向做多,直至将石头搬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再砸下来,以便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双向获利。如果这个逻辑成立,沪深300中占据高权重的金融股很有可能会成为基金下半年关注的焦点。因此,银行股在下半年有可能会出现比较大幅度的波动。
银行股何去何从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