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是用来表达供求关系,并以此为交易枢纽使供需两方达成一种平衡;有时候也会出于某种目的施以行政性调控。在日常生活中,水价、盐价和房价这三者之盐价和房价都有过因供需的非常规变化而引发价格暴涨之势,只是水,虽然极其宝贵,但因其承载的民生诉求,售价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波动。
水价之所以会引起笔者的注意,乃是源于今天的一则新闻报道,有媒体称,2010年7月3日晚上7点多,海淀区四季青镇香山村一民房院内突然发生地面塌陷,瞬间下陷深达4米。据该村村民介绍,这样的地面塌陷,已不是第一次。去年,村子北面的一处空地,出现了面积更大的塌陷。与此相关,北京超采地下水致大面积沉降的报道也屡见媒体。据报道,地下水的超采导致水位不断下降,一个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已在华北形成。目前,华北平原京津冀三省市已形成20多个下降漏斗区,5万平方公里出现“漏斗”。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人口调控课题组在计算北京水文资料时发现,未来北京市自有水资源供水能力加上南水北调对北京市的水资源供应量,即使按照人均300立方米水资源量的低水平匡算,北京适宜居住人口也不应超出1700万。事实上,北京的人口早已超出这一限度。北京市2004-2020年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至2020年人口应控制在1800万。但据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1755万人,比2008年末的1695万人增加60万人。如果不加大对人口的调控力度,到2020年北京很可能超过2100万人口,甚至有可能达到2500万人。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想必会使每一位读者心情沉重,或许,我们会因此对每时每刻都消耗着的水资源产生新的认识。以往的我们,可能真的太过关心经济增长了多少,自己腰包里的钱多了多少,而对于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缺乏最起码的关注。当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水资源警戒线的时候,我们依然在讨论某个新开的楼盘未来能涨多少价,能创造出多少产值,这难免令人产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无奈与感慨。
当人们已经习惯了房价的上涨,并丧失理性地追涨之际,泡沫也正在被无限放大,高房价这个畸形社会现象正在成为国人心中一个不正常的“正常儿”。就如中国古代的官盐,因为严禁私盐流通,官盐被层层加价高到38元人民币一斤。身在今天的我们,超市里500克一袋的盐也不过1块多钱。难以想像,食盐——一种人类日常生活最最必备的食品,甚至可以说生命存续的必须品,竟被人为加价到如此之高的程度,实在令人唏嘘!今天的房价,难道也要赴古代畸高盐价的后尘?!
与房地产领域里那些风起云涌的争论形成鲜明的对比,地产一哥王石的论调显然有些突兀,当人们都在争论房价会降还是会涨、房租暴涨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之际,王石却一直在强调绿色建筑理念对房地产企业未来的至关重要性,我们不能不说,万科之所以是国内房地产界No.1确实与王石的远见卓识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正如不可以单纯强调GDP一样,有关房地产的争论是该到了往整体生态系统上着眼的时候了。
房价,水价,盐价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