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资源配置呈现重北轻南,不好责怪现任执政团队,也不好追究哪任领导,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既有历史渊源,也有改革开放以来工作指导上的问题,目前已经积重难返,尤其是使发展差距加速扩大。
首先表现为经济发展差距加速扩大。
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一个是具有规模效应。国家大型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北城,企业做大之后,其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营销能力、融资手段、信息吞吐、企业文化培育等,都进入成熟期,企业发展进入低投入、高回报的扩张期。
二是产业具有集聚效应。由于有了产业园区,由于先期成功的企业示范作用,“物以类聚”,相同类型企业将“搭车”进入。设立同质的企业,人们会选择北城而不是南城,宣武、崇文两个区,在合法范围内制定什么样优惠的引企促税、留企保税的政策,都不可能达到国家级科技园区的优惠程度。北城已有的经济优势,将使北城比南城具有更便捷手段、更强的吸引力引进总部型企业入驻。“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现象将越来越严重。
我们不妨以最近几年南北城财政增长为例。
2008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分别是34.57%、59.1%、15.49%、15.6%、18.91%、17.75%、14.77%、9.91%,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全部高于崇文、宣武、丰台、石景山。
东、西城合计增长50.57%,增长额为753160万元,崇文、宣武合计增长率仅为15.6%,东、西城去年一年的增长额比崇文、宣武2008年全年总额623525万元还多12.96亿。
从2003到2009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率:
东城31.4、72、129.3%,西城34.4、152.7、342.35%,崇文7.0、20.6、194.29%,宣武19.5、46.67、139.33%,朝阳56.6、190.66、236.86%,海淀47.5、164.8、246.95%,丰台12.2、39.8、226.23%,石景山7.5、18.16、142.13%。
东西城合并65.8、224.17、240.68%,崇宣合并26.5、67.27、153.85%,2003年东西城是崇宣的2.48倍,2009年东西城是崇宣的3.33倍;
朝海为104.1、355.46、241.46%,丰石为19.7、57.96、194.21%,2003年朝海是丰石的5.28倍,2009年朝海是丰石的6.13倍。
其次,城市建设投入出现重大失衡
经济差距扩大的直接后果就是建设投资差距的拉大。目前有国税和地税两种税收形式,国税的大部分上缴国家财政,地税则主要留在地方。而留在地方的税收,则由政府分级所有,一部分上缴市级财政,大约占五分之三,一部分留在区县,大约占五分之二。这种税收分成的制度安排,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要办事,就得有钱,有钱就得招商、发展经济。与这种分税制度安排相统一,城市建设等事业发展的投资,也由市区两级财政分级负担,有些项目由市政府全额直接投资,有些项目则由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负担,有些项目则完全由区级财政负担。由于南城区级财政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北城,甚至只是“吃饭财政”,这不但使自己无财力上马区级直投的项目,市区两级负担的项目也可能因拿不出配套资金而推迟实施、甚至被取消,这就造成南北城投资安排严重失衡。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7年,东、西、崇、宣内城四区,东、西城投资额合计为483.6亿元,崇文、宣武投资额合计为182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66倍,按人均、地均计算,则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85倍、1.68倍;
朝、海、丰、石四个外城区情况完全相似,朝阳、海淀合计为1176亿元,丰台、石景山合计为287.9亿元,前者是后者的4.08倍,按人均、地均计算,则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59倍、1.77倍;
城八区北城的东、西、朝、海四个区合计投资额为1659.6亿元,南城的崇、宣、丰、石四个区投资额合计为469.9亿元,前者是后者的3.53倍,按照人均和地均计算,前者都是后者1.57倍。
2008年1-11月固定投资情况:
东城、西城投资额为348.2亿元,崇文、宣武投资额为138.4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52倍,按人均、地均计算,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75、1.59倍;
朝阳、海淀、丰台投资额分别为562.8、357.9、132.5亿元,朝阳、海淀的投资额分别是丰台的4.25和2.7倍。尽管市政府加大了对南城倾斜力度,投资失衡状况仍然非常严重。
2009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东城205.85亿、西城145.32亿、崇文80.7亿、宣武90.37亿、朝阳1104.88亿、海淀489.49亿、丰台389.33亿、石景山136.32亿。
从总量看,东西城为351.17亿,崇宣为171.07亿,东西城是崇宣的2.05倍;朝海为1594.37亿,丰石为525.65亿,朝海是丰石的3.03倍。
从地均看,东西城土地为57平方公里,崇宣为36平方公里,东西城地均为每平方公里6.16亿,崇宣为每平方公里4.75亿,东西城高出崇宣29.68%。
第三,长久积累已经造成生活品质南北失衡
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财政投入上的巨额差距,意味着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北城远远高于南城。这破坏了城市面貌,拉开了南北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差距。
南北城的城市面貌已经明显发生分化。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医疗卫生、教育、体育、休闲娱乐、公园绿地等资源向北城集中,市区两级政府对北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环境整治财政投入规模远大于南城,再加上各个有实力的中央党、政、军职能部门和国有企业总部也对改善办公环境做了的投入,致使北城城市面貌改善速度远远快于南城。
以二环外为例,南城二环至三环间城市基础设施状况远不及北城三环外,南城三环至四环间城市基础设施状况远不及北城四环外,北城四环至五环之间,城市面貌正得到迅速改善,而南城的四环外基本还是待开发的“处女地”。相比较而言,从现存待拆迁的破旧房屋数量、待修建的道路、待整治的环境、待维护和建设的绿地、待整治的水系等城市硬件设施状况,南城面临的压力远远大于北城。
南北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已经现差距。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上南北城存在的巨大差距,致使全市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文化体育资源、公园绿地资源等,这些支撑生活品质的基本要素,南北城配置严重不公,不仅北城生活和工作的硬件环境明显优于南城,体现生活质量的社会资源也向北城集中。为了“搭车”享受政府提供的这些公共产品,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各种类型单位办公地点等,都争相选择北城,这就增大了北城运行的压力,抬高北城房地产的价格。目前北四环外的房价,普遍高于南城三环周边的价格,南北对称的地段,北城房地产价格平均大约要高出南城每平米1万元左右。“富人”向北城集中,“穷人”向南城集中,加剧了城市南北贫富分化。
南北城商业繁荣程度巨大反差便是其例证之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量看:
2008年1-11月:
东城、西城合计与崇文、宣武合计,其总值分别是559.7、246.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27倍,前者地均、人均值分别是后者的1.44、1.58倍;
朝阳、海淀、丰台分别是1152.1、796.3、493.8亿元,前者分别是后者的2.33倍、1.61倍。
2009年数据:
东城374.08亿元,西城329.39亿元,崇文158.4亿元,宣武145.28亿元,朝阳1478.37亿元,海淀1026.38亿元,丰台635.04亿元,石景山175.92亿元。
东西城703.47亿元,崇宣303.68亿元,东西城是崇宣的2.32倍,朝海2504.75亿元,丰石810.96亿元,朝海是丰石的3.09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在地统计,这个值能够反映的主要是商业繁荣程度,上述数据至少说明北城的商业经营面积远远高于南城,这表面上反映了繁荣程度的差距,实际上反映商业投资倾向严重偏向北城,不但造成南城生活品质的差距。
第四,南北城发展差距已经威胁到首都功能正常发挥。
南北城重要资源分布的不对称,使北城重要资源密度远远大于南城,从而使北城的人流密度、车流密度远远高于南城。北城高密度的资源配置,还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交通等分散人流、车流的空间用地,给通过增加交通资源来缓解北城人流、车流增大难度,这就导致北城道路和停车场地上车载密度远远高于南城。
北京是超大型城市,交通本来就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南北城人流和车流密度的较大差距,使北城交通成为制约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最大因素。老百姓出门办事,甚至外出休闲游玩,耗在路上的时间实在太长,大大加重了老百姓出行成本,城市运行效率大打折扣。把大量的时间耗在马路上,还影响了心情,多烧了汽油,破坏了环境。这不单是工作效率和质量问题,而且是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问题。
尤其特殊的北京还是首都,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国家的党、政、军的首脑指挥机关都在北京。北京市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为国家党、政、军机关正常开展工作、高效开展工作服务。北京还是中国对外的国际交往中心,外国驻华使馆全部集中在北京,一些国际性组织也大都驻在北京,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是首都又一特殊职能。北京还集中了众多的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这些总部指挥着全球的商业经营,为他们开展工作服务也是首都很重要的职能。北京是国家首都,是整个国家正常运行的中枢,确保国家首脑机关中枢功能正常发挥,是首都工作第一位的政治责任。然而,南北城城市建设上的南北城的差距,进而北城交通的更加拥堵,给国家首脑机关履行职能增大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