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暴涨,和“抑制需求”的调控政策有关


近期,各地房租暴涨的消息不断传出,北京最大的信息网站赶集网统计的数据显示:北京租房成本同比去年大涨25%,平均的租赁价格为3000元。而根据中介机构“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6月份北京市租赁市场的平均价格为2947元,比5月份2885元环比上涨2.1%,比去年同期2545元上涨了15.8%。

广州房租更是以高增长率,一举改变了“平均租金多年不涨”的局面,同比涨幅为18.5%。

尤其是央视《新闻1+1》栏目《房租,又一个“绿豆”?》播出后,再次引发社会对房租暴涨的担忧,人们更多地将租金暴涨的原因归咎于中介机构的炒作。

住建部也是高度关注房租过快上涨,由房地产经纪人学会负责实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房租暴涨原因调查形成的初步调研报告指出,四城市房租上涨幅度并没有之前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以北京为例,3-6月份同比上涨幅度超过了18%,但是每月环比上涨幅度不到2%。

对于房租上涨的原因,报告认为除了季节性因素外,房屋中介机构炒作是房租上涨的主要因素。

笔者以为,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经营,纷纷充当“二房东”,确实是推动房租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却不是根本原因。房地产中介机构之所以敢于充当“二房东”,背后一定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租赁市场,是房租肯定要涨的预期。

除此之外,造成此轮房租暴涨还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租金价格和房价严重倒挂。中国房价持续多年暴涨后,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房价和租金不成比例。这也是楼市“泡沫派”认为楼市要崩盘的一个主要依据。其实,“泡沫派”总是习惯于用租金收入和房价进行简单的比较,来计算投资回报率,可他们却忽略了房产的升值预期。

如今,房价已经处于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难以想象的高位,可租金却依然相对较低,从持有成本角度看,和价值规律已经越来越相背离。因此,此轮因租赁房供不应求而涨价,对于市场而言,应该不足为怪。

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所带来的心理预期。近几年,由于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租房需求大增。此外,各地大规模的拆迁,更加剧了房屋租赁市场的供需矛盾。

此外,房价下跌的预期,也导致一部分刚性需求暂时“由买转租”。一些本来准备买房的市民,因为对本轮调控寄予较大期望,选择“等一等”再买房、先租房居住,使部分需求从买房市场转移至租赁市场,带动租金的上涨。

而就在租赁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之下,房地产新一轮以“抑制需求为目的”的调控措施,更是给租赁户带来了涨价的心理预期。

一是新政导致未来租赁市场的房源减少,助推房租上涨预期。就本轮调控措施而言,对“二套房”限制的严厉程度可谓“史上之最”,政府的初衷是要通过抑制投机性、投资性需求来缓解楼市的供需矛盾,最终遏止住房价的高涨。但投资的减少,必然导致未来租赁市场房源的减少,直接助推租金上涨预期。

二是房产税扩征带来“税负转嫁”预期。新一轮调控有关物业税、房地产特别消费税及“新房产税”开征的争论,给租赁户带来了持有成本增加的心理预期,很多并非专业投资的房屋所有者,原先取得的租金和房屋价值就不成比例,如果再增加持有成本,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些成本直接转接给租房户,否则交易难成,这正如目前的“二手房”市场,税费基本上是由买房人承担一样。

年初“国十一条”出台之际,笔者就曾预言:以抑制需求为手段来调控房价,将无法达到调控房价的目的,并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下一轮房价的暴涨。

现在看来,这样的调控手段引发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房租的暴涨,必然会推动市场的刚性需求和刺激投资欲望,这肯定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国家宜在大力增加房地产市场供应方面下功夫,以供求关系来调节市场。


我的相关文章:
 
完善房产税取代物业税,是理智的选择
“开征物业税”,咋一次次撩拨公众?
由重庆“特别房产消费税开征”遭辟谣,聊聊税收立法程序
终结土地“饥饿型投放模式”,为十年调控最正确选择
国务院再提差别化信贷,“二套房”首付或将再提
完善房产税制度,或让物业税胎死腹中
新闻链接:
房租暴涨堪比绿豆 中介疯炒1小时抬价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