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为何无惧联想、华为的PK


关于宇龙酷派能否与联想、华为比肩国产3G手机的议论甚嚣尘上,但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

先看联想,柳传志一直在考虑“贸工技”,所以他铺开了更大的市场面积希望可以多种多得,南非世界杯的乐Phone似乎除了一首悦耳的旋律之外,并没有给这个夏天带来更多的新空气。自从收购了IBM的笔记本业务之后,谋求国际化步伐的联想在多线作战的迷局中一直寻求突破、转型,这是一个阵痛的过程,但是手机并没有成为其中的闪光点。

单凭跟运营商的定制来捍卫3G品牌的荣誉,它显然没有宇龙酷派等企业专一、专心、专业。切中高端市场,准确从外观设计(这也是苹果iPhone的发家理念)、技术支持(跟运营商定制与配合)、市场推广(发布会的准确定位),都逐渐在本土用户中建立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对于一直诟病宇龙酷派的人们而言,似乎这样跟豪强作对的本土企业都不具有品牌号召力,但是市场调研的数据说明手机销量是最直接的反应。在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尚未明朗,运营商斗法依靠定制与拉帮结派,宇龙酷派的品牌形象正在逐渐在高端人群中建立。用户的反馈更能说明它的定位和实力,那些只是替豪强吹风的说客并不看好一个增长型的企业,不但短视、而且可悲。我们需要更多的宇龙酷派让本土化企业丰富多彩,这样的竞争才能逐渐转移山寨之风,用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属性弥合3G手机发展的短板。

其次,再说华为,固然任正非用主席思想统领的企业文化足够彪悍,它也的确在海外市场上争得了一片天地。但是就终端而言,除了借助定制的几款手机而言,它并没有真正实现手机品牌的影响力。它跟中兴都是强于宽带等其他技术支持,这才是它在行业中的地位体现,这才是他们最擅长做的事。

类似的联想最牛的品牌也是在于它的PC业务,如果单纯以这个品牌认知度转嫁到手机上,那就有失公允。宇龙酷派的单线作战,更加体现专业性和品牌实力,无论是技术研发实力、与运营商合作深度以及公司发展潜力上,它都摆脱了原有品牌的束缚,从手写输入到双网双待,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一只有生力量。

因此,酷派成为国产手机老大,并非妄语,而是脚踏实际的迈进。这是目标,亦是动力。虽然是依靠国内运营商渠道的冲量完成对自身盘子的扩大,但是这种定制模式确实是现有3G手机厂商的不二选择。市场需要培育,厂商需要耐心,大家都在这个渠道上做,酷派可以拔得头筹,还是证明了实力。在白热化的红海中可以胜出,在产品差异性的方面释放能量。在3G网络普及之后,它的研发实力将支持其开拓更多的功能蓝海,借助前期培育的品牌忠诚度和市场认知度,相信它在手机终端的表现绝不仅限于国内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