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巴菲特投资的比亚迪?


   投资大师巴菲特选择了比亚迪,是去年以来中国财经市场的一个励志故事。那么,是谁帮助巴菲特选择的比亚迪?

   是的,是巴菲特的副手芒格。那么,又是谁帮助芒格选择的比亚迪呢?

   没错,是一个叫李路的中国人。李路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芒格是朋友,后者曾经为李路的基金里注入大把资金。后来,李路投身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目前已成为运营伯克希尔哈撒韦1000亿美元中多数投资组合的主要候选人。

   芒格甚至展望说,李路可能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负责投资的高管之一。

   谁接巴菲特的班,可能是近年来商业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与GE前CEO韦尔奇选择接班一样吸引眼球。马上要过80岁生日的巴菲特说,目前没有退休计划,但在他离开公司后,可能将把工作一分为二,分为首席执行长和投资职能。李路成为监管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业务的竞争者,也是第一个被点名可能将接替巴菲特执掌投资部门角色的人。

    李路是第一个向芒格介绍给中国电池和汽车生产企业比亚迪的人,因为这一关系,伯克希尔哈撒韦才投资了比亚迪。巴菲特说,2008年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的比亚迪股份已增加逾五倍,获利约12亿美元。1998年以来李路的对冲基金复合收益年率为26.4%,而同期内标准普尔500指数为2.25%。

   李路是1989年六四事件后,经过法国,然后去了美国。他对冲基金里的投资者包括美国企业一些资深高管及音乐人Sting,后者认为李路“工作勤奋又聪明。”

   在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的帮助下,李路迅速学会了英语。据哥伦比亚大学说,他成了该校第一批同时获得三个学位的学生之一:经济学、法学和商业硕士学位。

    1993年,李路听了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次讲座。当时,90年代的牛市正如火如荼,对冲基金在上升阶段。李路说,在中国,他不相信金融市场,不过听过巴菲特的讲座之后,帮助他克服了对股市投资的质疑。

    他开始用写书的预付款投资股市。1996年毕业前,他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储蓄,他说他觉得自己可以退休了。然而,他接受了证券公司帝杰(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的一份工作,之后离职创建了自己的对冲基金。1997年,他创建了对冲基金Himalaya Partners。之后,他建立了一只风险投资基金,以便投资美国的科技公司。

   1998年李路担任对冲基金经理的第一年就损失惨重。他的以投资亚洲股市为主的基金受到了亚洲债务危机的严重打击,损失了19%。随着亚洲危机迅速消退,他的财富反弹。1998年伊始,一场新的大牛市也随之到来。当时对冲基金行业急速发展,到1999年末,李路的基金已经补回了损失。

    简•奥尔森(Jane Olson)是李路的贵人。她的丈夫罗纳德•奥尔森(Ronald Olson)是伯克希尔的董事,还曾是芒格帮助创建的一家洛杉矶法律事务所的早期合伙人。李路经常去奥尔森夫妇位于加州圣巴巴拉的周末度假别墅,2003年的感恩节,他遇到了家也在附近的芒格。

    芒格说,李路马上就给他留下了印象。他说,两人都对金融公司报告的收益抱有怀疑,也都不喜欢听那些废话。芒格给了李路一部分家庭储蓄用于投资,创立了一个押注严重受挫股票的“价值”基金。

   2004年初,李路创立了一个基金,自己投资400万美元,又从其他投资者那里筹集5,000万美元。芒格的家族投资5000万,后来又投资3800万。李路与芒格达成的协议中有基金将不再向新投资者开放的内容。

    李路获得成功始于2002年首次投资比亚迪,当时比亚迪只是一家羽翼未丰的中国电池公司。比亚迪创始人出身贫寒,1995年用借来的30万美元开创了这家公司。

    比亚迪在香港证交所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后不久,李路就投资了这家公司。创立自己的基金后,再次买进比亚迪股票,最终将与芒格共同经营的1.5亿美元基金中很大一部分都投向了比亚迪。

    2008年,芒格还说服索科尔为伯克希尔调查比亚迪。索科尔去了中国,回到美国后,他与芒格一同劝说巴菲特加大对比亚迪的投资。9月,伯克希尔向比亚迪投资2.3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10%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