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独霸了这方山水


不知是先有孔子“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咏叹,还是人类属于高级动物的本性使然,山与水之间从来不乏爱慕者、探寻者和环境保护者。

我对青山绿水的热衷甚至对文学的热爱皆始于一个人——徐霞客。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较深之造诣。其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徐霞客之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无愧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之赞美。我在读他的游记篇中,感到的是真与美的享受。大自然雨、雾、晴、阴的千变万化,山、水、树、岩的千姿百态,逼真的仿佛使我也随着徐霞客的足迹,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险滩,置身于秀丽山河之中,为之陶醉,心中油然升起对大山大川无限深情。尤为感动的是,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何地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倘若没有他的这种勤奋,与爱山乐水的嗜好,世上便会少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奇书!

爱物及屋,我每年都会选择一处美景圣地一游,不仅为了汲取天地之精灵,饱览名山丽川之壮美,更为磨练懒惰之性情,激发创作之灵感,若能留下些许心灵感受,此行足矣。

今年的四月,湖北省恩施市成为了《民族文学》的创作基地,十几位作家前去恩施参加基地挂牌仪式。春天的恩施,山川已经是一派养眼之色,作家们自是兴奋非常。这些来自大城市的作家,有的已经几年没有触摸到真山真水呼吸到新鲜空气了,那一路的惊叹声、赞美声、感慨声,声声不绝于耳。环视众友之神色,山水之美仑,东坡之词涌上心头:辞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文也。为文如是,观山赏水亦是。恩施之山水,不似南方山水之秀珍,亦不若北方山水之巍峨,存乎于亦秀亦巍之间,其美,在于独霸了这方山水。一周采风过后,忽有所得,草成四句:有山者地秀,拥水者田灵。好歌者人美,嗜茶者心清。

友人问我为何只有四句?我笑而未答。其实,时下游记甚多,大多是一些记而录之的文字,旅游也是走马观花,却每每能有长篇大论见于报端,岂止让徐霞客笑焉?

    其实,我造访恩施已是第二次了。只不过两次造访我都是以组织者身份参加的,所以并未细细品味,粗粗一瞥而已,但堪称杆栏式建筑经典的吊脚楼,精美绝伦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盛装窈窕的苗家妹子,响彻云霄的对唱山歌……尤如一幅绚丽多姿的民俗画卷,牢印于心。

复去恩施与初次不同,感受也不大一样。五天的时间,钻了亚洲最大的溶洞腾龙洞,拜谒了恩施咸丰县坪坝营的原始森林,听了几曲土家妹子的《龙船调》,爬了恩施大峡谷,眺望了巴文化的发祥地清江……恩施的山光水色,让我感受到极富活力却又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恩施特色。

回京城后,有个问题一直萦绕于心,恩施与其他城市有何不同?环视大千世界,有山无水的城市缺少灵性,有水少山的城市缺少苍茫;有山有水但无歌的城市人不秀美,而三者皆具却无茶的地方人燥市浮,四者皆有者,不多也,恩施占其一。

赏水多矣,恩施之水却有不同。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的恩施大峡谷,是清江大峡谷中的一段。峡谷全长108千米,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即使走马观花也令人如痴如醉,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论壮观,清江大峡谷与之难分伯仲;若论风景之秀美、景观之丰富、层次之多样,恩施大峡谷的沐抚段则远胜于科罗拉多大峡谷。

八百里的清江,每一寸都是风景。尤其恩施大峡谷欢水奔腾,虽然流淌不息,却异常清纯,我知道,就在前几天刚刚有过一次泥石流,可这水为何还是这般清澈?捧一把水,先洗洗脸,清冽的江水让我身心爽快之极;再捧把水,喝一口,甘甜入腑,有脱胎换骨之感受。望着不舍昼夜的清江,此时突然悟出孔夫子智者乐水的含义:水有自我调节、自我涤荡之功能,不管泥石流多么混浊,水却能净化自清,这便是水的伟大,含辛茹苦,能容能纳!这便是水的风范,一往无前,滋润万物,这便是水的品德!

恩施大峡谷之美不仅有水更有险峰。她属于喀斯特地貌,而此地貌一般情形是有绝壁者无峰丛,有峰丛者无绝壁,令人叹绝的是,恩施大峡谷沐抚段不仅兼而有之,而且面积大、品位高。有四面绝壁凹陷于丛峰之中的,也有四面绝壁突出似凌架于丛峰之上的。据说世界上目前尚未发现类似奇景的,更让我感到奇绝的,那里的山似乎如海底生出来似的,石头上留有层层被海水冲刷后的痕迹,甚为奇特,不知恩施可曾是海?

上次爬山那还是几年前了,这次爬山我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只走了两个小时,便觉得脚力不足,气喘嘘嘘,尤其是下山时,膝盖便开始疼痛,越到后来,就越力不从“膝”了,膝盖疼痛难忍,竟然一拐一拐地往山下走。这时见一老者,背上背着一个筐,边走边拣山道上游人丢弃的东西。我见老者健步而行,心中羡慕,上前搭讪。

 “大叔,您老是护山人吧?”我问那老者。

“不是。我每天走一回山,顺便拾点东西。”

老者边说边拾着纸片和水瓶。

“您每天都到这大峡谷走一回吗?”

“每天一回,两个多小时。山里人是靠山吃饭的,不保护好这山,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老人边说边下山了,那下山的速度之快,我只有望尘莫及了。老者的背影渐渐地远了,看不见了。我回头望着这山,这山的确很美,我忍不住要为她写上几笔,但忽然我又犹豫了。中国美山丽水多矣,但大多已破坏,假如今日一文,或许明天就会有无数的“好事者”前来参观旅游,以现在中国人的素质,不足以对环境保护有什么作为,蜂拥而来,践踏而去……东北的黑土地流失,青海的三江源污染,黄河断流……哪些不是人为之?!

心中忧悒,但抬眼却是美景,心境豁然开朗:古有不可因噎废食之警语,今之恩施旅游业已然对环境保护有了诸多成熟经验,更有像老者一样的“护山使者”,随着旅游经济的发达,宣传力度的增加,恩施人对自然的呵护就会更甚。
    想到此,双手合什,默默祈祷着,大美的山川,大美的恩施;还望大慈的人类,大悲的旅者,大行菩萨道吧,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与富饶。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