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集》再创新高 德宝五周年特集专场以一百二十万元成交
2009年11月20日温州商报曾以“原天一阁藏书《天台集》卖了14万”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并被各大网站转载,就这套曾经在温州“昏睡”了多年都无人问津的《天台集》,在不久前北京举行的一场“德宝专场拍卖会” 上以1200000元的价格成交。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这一套《天台集》上涨了一百零六万元,涨幅达百分之八百五十七个多点......
编号: 8 | 作者:(宋)李庚等编 | 年代: 明正德嘉靖年间刻范钦天一阁进呈四库全书馆,佚名朱、墨、蓝三色批校本 | 函册:一函四册 |
纸张: | 装帧: | 尺寸:27×16cm | 钤印:翰林院印、东明、壬辰进士、范氏图书之记、真州杨定孚鉴藏图书、东观读书南台执法、杨晨 |
开拍时间:2010-06-05 13:30:00 | 起拍价:380000.00 | 参考价:580000.00--700000.00 | 成交价:1200000.00 |
拍卖公司:北京德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描述: 当出自当时负责校书的四库馆臣之手。
清光绪三年,台州人杨晨中进士,为该科在浙江的第一名,遂进入翰林院,并在翰林院任职数年。此书为其乡邦文献,故杨氏将其从翰林院带出,此本遂流入民间。: {3 F: l2 ~. L
另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知此本全国仅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藏有一本,并将之著录为全本。而版本学家祝尚书先生在《宋人总集叙录》中曾云:“明初刊本,今止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藏一残本,又上海图书馆有明正德二年刊《天台续集》集《续集拾遗》,似已无完本传世”。知此书的中科院藏本竟也是个残本,而此本为全,一卷不缺,正因为这个原因,此本也曾得到著名藏书家丁丙的重视,在《善本书室藏书志》第三十八卷中,丁氏曾云:“(天台集)天一阁藏有刊本,似从宋出,此其影写者”,可见其文献价值之重要。
[- j
在《四库全书总目》的提要中,四库馆臣将之著录为明初刻本,而今观此本版刻风貌,当为正德、嘉靖间刻本,以馆臣之学识修养断不会有此等失误。后得观辛德勇教授的文章,方知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撰写提要时使用的底本与抄录文本时所用底本不同的情况,辛教授提出的撰写提要时当使用了另一个进呈本的推论当更为合理。但众所周知,就连七阁本《四库全书》之间,文本尚且互有差异,四库馆抄手漏抄,误抄的情况也时有出现,辛教授依据文渊阁本仅仅比此本缺失两个字的事实就判定当时抄写的文本不是此天一阁进呈本,证据恐怕稍显薄弱,更何况《四库全书总目》旁小字还豁然注有“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的字样。
E
四库全书底本因为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在清末便受到极大的重视,沈津先生曾在《四库退还本<遵岩先生文集>》一文中,引述了瞿凤起先生的一句话,其云:“凡是书上钤有翰林院大方印的书都比较难得”,而且在文中沈先生还透露翰林院印的造假情况与真实印章的尺寸大小,经测量,此翰林院印与沈先生所论述的尺寸一致。9 B4 `+ Y# I( s
2 s2 u# \) {% C" ^" M# b$ g
据前人调查,四库全书著录的范氏天一阁藏本共有四百七十五种,而其中竟有三百七十九种入存目,仅有九十六种真正进入《全书》。而进入《集部总集》类的则仅有五种(包括此《天台集》),其余四种至今下落不明。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天一阁进呈的《四库全书》的底本则仅著录了一部抄本《三国杂事》,而出现在拍场的机会则更是少之又少。遍查历年拍卖纪录,几乎也只有嘉德与本公司曾各拍卖一部,其中嘉德一部为明刻《皇明三元太傅商文毅公年谱》,在二零零七年以三十九万余元落槌,另一部为本公司于二零零六年征集的天一阁抄本《异域志》一册,以近十万元价格落槌,而这两本书在《四库全书》中都为存目,并未实际收录于《四库全书》中。而此《天台集》在《四库全书》却是真正的收录本,其价值与以上二种不可同比而语。 此书传世至今已有数百年时间,从明天一阁至清四库馆,后入翰林院,最后又经杨氏之手流落民间,几经辗转,品相尚能保存如此完好,真为难得之本。著录:《钦四库全书总目》第一百八十卷。
; ?' M6 n3 m) e4 e
(此条著录为“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其所论讳字与“元亨利贞” 的分卷方法皆与此 本吻合)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P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