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将通缩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阵痛如此强烈,中国经济面对的考验无比严峻。中国移动《12580生活播报》联合百名国内外金融领域顶级专家,2010年邀您一同把脉中国经济。

 

本期专访,我们邀请了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顾问陈思进,一起聊聊2010年的中国经济。

 

《财富经》:美国一直施压人民币升值,那么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经济和老百姓带来哪些影响?

 

陈思进: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但人民币汇率的飙升,在中国经济尚未成功转型之前,将严重挫伤中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就只能将经济增长的政策调整为内需为主,因此就不得不下调利率以降低储蓄刺激消费。而降息释放出来的巨资又无处可去,就只能涌向股市和房市,再加上国际热钱涌入中国,形成资产大泡沫,一套房将吞噬三代人的积蓄。而一旦泡沫被刺破,经济危机也就开始了。

 

《财富经》:您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通胀?政府是否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陈思进:近日,印度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 25 个基点至5.75%,这是本月以来的第二次、今年以来的第四次加息;除印尼、菲律宾和中国之外,其它亚洲国家均已上调基准利率;澳大利亚自2009年10月起加息,八个月里加了6次,由0.25%至4.5%;南美的巴西调高了隔夜拆息利率至 10.75%;北美的加拿大自 6 月1日起,在不到两个月里连续加息两次,从0.25% 至0.75%,似乎在牌桌上赌扑克,手上的牌不一定会赢,但决不放过每次跟进 0.25%的赌注。

 

然而与之相反,日本、美国和欧洲都不敢贸然下注,明确表态未来几个月,将不会采取加息的举措。中国虽然还没有上调利率,但年内几次提升了储备金率,调整的时间恰恰是近期股市大跌和房市交易量的萎缩之时。表明中国已经开始实施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以控制经济过热现象。

 

印度等亚洲国家频频加息,并不意味经济回归正常,只不过透露了防止经济过热而采取的自救信号。印度6月份的批发价指数(印度衡量通胀的指标)上升至 10.55% ,持续了五个月的两位数增长,这标志着印度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如果加上当地汽油和柴油的上涨,通货膨胀率还得增加一个百分点。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导致了当地各个领域的大罢工,使4万名印度警察在大街上维持秩序。很明显,印度加息完全是不得已之举。

 

而巴西过去12个月的经济增长,达到9%的速度。由于担忧经济过热,巴西央行采取了加息措施,渴望每个季度减少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意欲达到既无通胀压力,经济又可持续发展的境界。毫无疑问,加息是巴西采取自救的信号。所有加息的国家,似乎都担忧通胀的到来。

 

那么剧烈的通胀真会来临吗?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目前根本没有通货膨胀的危险,反倒是通缩可能即将来临!自2009以来,美国人的居住开销下降了0.5%,衣服价格下降了0.4%,娱乐消费价格下降了1.1%,旅游价格下降的幅度最大,达3%;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食品价格下跌了0.7%,这是多年来少见的。这些数据表明了通货紧缩的压力。

 

反观金融风暴之前,持续多年的通胀是由银行不断扩大的贷款业务“创造”的。在那期间,借款人和贷款人都信心百倍,因而推动了借贷额持续升高,人为地刺激了经济增长,造成了房市、股市繁荣的景象。

 

而金融危机发生时,银行放贷的意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货币供应也随之发生变化。举加拿大为例。近一年多来因为救市,加拿大利率超历史新低,使大众无惧金融危机,人们纷纷借贷买房,令房价逆市而上,使人均负债创下4万1千多美金的新高;而政府的救市举措,令加拿大的联邦债务由58亿加元,增加到 559亿加元(2009年-2010年),简直不堪入目。

 

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积极救市,包括中国,好似开动了印钞机,大大增加了货币供应。根据经济学家的预测,在未来五年内,这些年积累在账面上的虚拟财富(高达480万亿美元)将缩水一半,即“消失”240 多万亿美金。而救市发行的货币还不到4万亿美金,这些看似天量的货币,其实都用在了填补前些年过度放贷所造成的窟窿而已,社会的有效货币供应并没有增加。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通货紧缩就已经来临,具体体现在物价普遍下跌,包括石油、汽车、房地产和各类消费品。因此,中国不该担心通胀的压力,倒是应该筹措如何应对通缩。

 

《财富经》:国内一直呼唤个税改革,提高起征点或者降低税率。您认为如何进行改革是最合理的?

 

陈思进:我觉得,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不该一刀切,应设立免税额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包括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单亲家庭、残障人士等各项条款,都该顾及到,然后再按照个人的实际年收入,定出相应的税率,从而建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税率体系。

 

《财富经》:目前国内股市不景气,楼市泡沫很大,普通百姓应该如何投资呢?

 

陈思进:目前全球实体经济远未康复,欧洲的债务问题更拖住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纵观欧美近三十年的经济模式——过度提前消费、借贷消费,到危机过后零利率、或接近零利率的举措,直到今天都不敢加息,一言以蔽之,欧美正在重蹈日本的覆辙——通货紧缩。

 

我的结论:因为全球总体经济将进入一个全面通缩的严冬,Cash is the King at this time!守住的现金将会升值。要是再买些保本的债券,这就是最好的投资了。

《金融让谁富有》连载一——资产证券化的危害卓越网《金融让谁富有》 当当网《金融让谁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