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国学的认识
曾玉泉
有幸聆听了
赵士林教授在给EMBA学员授课
两天的时间里,
如今沸沸扬扬的“国学热”,鱼龙混杂,搅乱视听。听完
国学是针对与西学而谈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泱泱古国文明,国学的精髓体现了伟大悠久的中国传统,孔孟老庄等思想的先贤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影响和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予以指导着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生活方式、行为标准、制度建设、伦理纲常。
在今天这个时代学习国学,我想更多的意义在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抵御浮躁、拜金主义和精神家园的缺失。从个人的修养,到整个社会道德标准的建立,我们都要结合时代的进步,有鉴别的吸收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精髓,来丰富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
“全国欺诈 遍地忽悠”,
以儒做人,影响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孔孟之道的精髓“诚信做人”,叩问心灵—拍拍良心,仁者满怀—爱满天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对亲人的爱,对大众的爱,对万物的爱,只有心中有爱,心灵纯净,我想整个社会就不会那么浮躁,那么功利,国学对于个人修养的熏陶目前是非常急需的,是目前整个社会民众仁爱的需求,道德标准的建立。
以道养身,对于执政者,老子道家的智慧就应该成为行动的准则,“治大国若烹小鲜”。“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思想中对于领导者的四种境界的阐述,赵士林教授建议官员们应该把这句话挂着办公室的墙上天天对照,非常有道理。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对于今天的指导意义。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非常需要的,对于重振我们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有非常现实的积极意义。这个时代也呼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