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高溢价催生IPO加速扩容
——但这有利于投机资本转化为实业资本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昨天,当上证综指暴跌2.89%时,三只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却暴涨,收盘涨幅均超过50%,其中的一只新股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00%!这是自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较为罕见的现象。笔者认为:正是投资者“打新”与“炒新”的热情与激情,极大地鼓舞了新股高价发行与上市高溢价,同时,它也极大地支持了中国股市的快速扩容,并促使投机资本向实业资本转化,进而为民营经济发展与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中国股市的功与德!
自2009年6月中国股市首次推行IPO市场化改革以来,新股发行的定价及节奏,不再由行政命令直接管制,而是由市场或投资者自己来决定的。换句话说,新股定价权及发行时机选择权,均交由市场决定,由发行人与投资者说了算数,政府无权干预。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新股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与欢迎。
(1)IPO市场化改革,极大地恢复了中国股市的强大融资功能。改革前,一旦遇到熊市或是股市走坏,中国官方就会动用行政命令暂停IPO,关闭一级市场,从而让中国股市完全丧失基本的融资功能,直到牛市到来,行政命令才会放行IPO,重启一级市场。这一体制性的尴尬,使得中国股市高度依附于行政管制,股市无法独立于行政,更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
然而,改革后,通过新股发行体制“去行政化”,为股市还原市场本色,中国股市终于摆脱了直接行政控制,并全面恢复了其强大的融资功能,这是过去人们无法想象的。即便股市走坏、走弱,政府也不再直接干预IPO定价及IPO节奏,投资者是用手投票还是用脚投票,完全由投资者自己说了算数。从此以后,中国股市不再会有“熊市暂停IPO、牛市重启IPO”的行政命令控制,IPO定价与IPO节奏将由“发行人自负”与“买者自负”的双重机制作用。
(2)IPO市场化以后,投资者对“打新”和“炒新”的态度,直接决定了IPO定价高低及IPO扩容节奏快慢。比方,当投资者憎恶新股高价发行,或是炒新热情剧减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或是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大大收窄,这时,随着“打新”或“炒新”热情减弱,新股发行定价及节奏就会自然降下来。
反过来,如果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热情极高,而且炒新投机也很猖獗,那么,新股发行节奏会加快,而且新股发行定价也会水涨船高。因此,投资者对“打新”或“炒新”的热情与激情,直接决定了市场化IPO的定价和节奏。这是市场的选择自由,也是投资者的自由选择!
(3)在流动性绝对充裕、游资四起、热钱狂奔的年代,人们对“打新”或“炒新”的热情和激情,有利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袖珍股”的快速扩容,有利于引导社会游资或投机资本向实业资本转化,从而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这是中国股市的功与德。
事实上,中国股民对“打新”与“炒新”的热情和激情势不可挡,客观地讲,它极大地支持了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快速扩容,即便在弱市中,中国股市的融资功能也不会大打折扣。这既是一种市场人气,也是一种市场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股市大发展的大好机遇,也是一种难得的历史机遇。在美国股市的发展史上,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美国股市也经历了一个长达30年的快速扩容时期,这大概也可称为“扩容红利”吧?大家不是经常说什么“人口红利”、“政策红利”、“资源红利”吗?
客观地讲,中国股市均衡格局的形成,比方均衡供求、均衡定价、均衡发行,都需要借助“扩容红利”来实现扩大供给、平抑股价、理性发行,从而为中国股市平稳、健康运行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附带一则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点评:
据媒体报道,日前,“滇东北城市群与产业发展”论坛在云南最穷的昭通市举行。昭通市共有11个县区,其中就有1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该论坛特地邀请了本市市长(媒体称为“穷市长”)与郎咸平二人作主题演讲。在穷市长先作本地发展战略的“宏图大志”演讲后,作为重量级嘉宾的郎咸平并未配合穷市长的发言,而是另唱反调,这让现场另一位未作发言安排的嘉宾——本地“教授”忍无可忍,他声色俱厉地现场向郎咸平开火:“你是教授,我也是教授,你是博士,我也是博士,你对中国的国情一点都不了解,你应该尊重知识。”而郎咸平则“低调”作答:为什么今天安排演讲的是我,而不是你!
对此,今天有新闻炒作“穷市长挑战郎咸平 称西部离不开钢筋水泥GDP”。其实,在笔者看来,“穷市长挑战郎咸平”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郎教授是从全局和宏观层面上来讲话的,而这位穷市长则是从局部和本位层面上自说自话。
郎咸平在演讲时说,国家在很多地方采取的措施“本质就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 他说,“我就以中西部高速公路为例,在中西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没有车在跑?没有多少车,这就是用钢筋水泥堆出来,消化了钢筋水泥的产能,看起来红红火火的,可是建完了却没有车跑,这立刻产生产能过剩,由于不再需要钢材和水泥,就把这两个行业打回原形,因此中国已经产能过剩,将二次探底。”
在演讲中,郎咸平还批判了地方政府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千方百计疯狂招商引资”带动GDP增长的方式,“GDP主要是钢材水泥堆起来的,占到61%,消费只剩下29%”。各位网友:你认为郎咸平演讲的观点是事实吗?
据笔者所知:许多国家级贫困县是不愿摘掉“贫困县”的帽子的,因为拥有这一顶帽子,每个贫困县每年至少可以从中央和省级财政手中拿到数亿元的“扶贫资金”,这是当地财政收入根本无法相比的一个数字。因此,有的国家级贫困县就是要想办法“保住”这顶帽子!他们说这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另注:8月7日至8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海口举办以“城乡一体化:趋势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改革国际论坛”,笔者参加这次会议收获很大,借此开会之机,笔者在海口家中度假一周,天天享受蓝天白云,早晚空气凉爽。在全国知名的社会保障专家陈林夫妇的热情陪同下,笔者一同在大海游泳,并在海边的印象剧院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海南印象”。记得演出开始第一句解说词:海南岛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全国的16倍!让我们在大海边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吧!
昨晚飞抵武汉,从机场出来便感受到浑浊的空气以及闷热的桑那浴天气!今天,武汉的太阳很刺眼,但天空仍然是一片混沌、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