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业涨价或可引发内生式通胀


垄断行业涨价或可引发内生式通胀

——从跨行取款服务费涨价说起

赵 伟(浙江大学)

    近期媒体议论最多同时也令大众关注的一件事儿,可能要数几家商业银行突然宣布提高跨行取款收费价格了。事情起因于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宣示,后经媒体调查发现,这几家商业银行服务费提价,显系随了国有大银行的已有做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收费实际上早已在暗自提价了。这件事儿原本似乎没人管,在几家“‘发’字号”和“非中字号”商业银行宣布涨价之后,最先站出来表态的是银行业协会,说调整ATM跨行取款收费标准“合法且合规”,建议客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服务”。接着是国家发改委,说这事儿不归政府管,这个费用属于“市场调节价”,可由各商业银行总行自行决定。最后是银监会,该机构发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服务收费行为,立即开展服务项目的清理工作,自查本行所有服务项目的收费行为,“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但也没有说跨行提款服务费涨价是否合理。

    至此,作为银行服务消费者与“储户”一身二任的大众,似乎可以悟出点什么了:银行收费监管,一个“乱”字了得!现在看来,对银行服务收费负有直接或间接监管责任的官方机构,至少有三个,分别为国家发改委、中央银行亦即“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另有一个“准”官方机构,这便是银行业协会。四个机构迄今有三种说法,外加一个“沉默者”。其中最早表态的国家发改委,其“管不着”之说显得有些苍白。说市场定价产品政府管不了显然站不住脚,也与这个机构对别的行业涨价行为的干预恰成对照。别的不说,就拿前一阵子绿豆、大蒜等农产品涨价,发改委不也发文力图制止吗?且明确宣布此类涨价属于卖方串通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小豆等小杂粮和大蒜显然早已是市场定价的商品了,此类商品涨价政府既然也可干预,何以到了商业银行服务涨价就管不着了?且几家银行同时宣布涨价,带有明显的“串通”迹象,何以不请出“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威慑一下?

    现在看来,我早先曾经担心的事儿弄不好可能要给言中了,这便是垄断行业涨价或可推动国内价格普涨,即便没有输入式通胀,国内通货膨胀也可能会提前降临。因为在商业银行串通提高某些服务价格,政府监管部门无关痛痒喊话的后面,隐藏着一个体制性问题:面对某些垄断性行业的涨价,尤其是“高行政级别”垄断行业的涨价,监管部门总显得软弱无力。然而必须看到,“后危机”时段中国的众多产业,尤其是基础性产业中,垄断因素骤然强化了。原因很清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大力度政府干预尤其是产业振兴举措,都在强化着垄断行业的实力与势力。其中石油石化行业自不待说,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无疑助长了垄断,煤炭业随着山西“国进民退”经验的推广,也在形成垄断或准垄断。这里更为关键的则是基础性服务业的垄断,从陆上干线交通运输到空中交通,从银行金融到非银行金融,从电力电信到“三网融合”,垄断都在强化。这还不要提城市自来水、管道煤气、风景点等自然垄断行业了。这些行业虽然名义上受制于政府的“严格监管”,涨价要通过“听证会”,但价格说涨就涨,听证会成了“助长会”。这方面最典型的,要数一些风景旅游点的门票提价了。无论国际比较还是以国内居民收入为参照,目前国内一些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都可谓高得出奇。以最近“顶风涨价”的山西平遥古城门票为例,原本100元的门票已经大大超过法国卢浮宫门票价格了(仅9欧元,不到60块人民币),近期调到125元,然无论经营者还是参与听证会的部分人士,都感到涨得“不解馋”!

    在目前世界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在中国经济依然靠政府“宽松”政策刺激的背景系,垄断行业的涨价,尤其是服务业垄断行业的涨价,弄不好将会掀起一次涨价潮,引致通胀提前降临。早先我曾说过,就后金融危机时段的大势来分析,大的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调整过程,中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因此国际市场上能源、金属等战略性资源的供求将趋于平稳,价格多半会趋稳乃至走低,这将减弱“输入式通货膨胀”的威胁。然而现在看来,国内垄断性行业涨价或将难以遏制,有可能形成一股风。若如此,则可能引发内生性通胀。而一旦通胀提前降临,则目前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势必将被迫转折,被迫转折的宏观政策比之主动撤出的政策来,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老百姓生活的负面效应将更大!这一点须引起经济决策层的高度关注。

    【文章受版权法保护,可转载,但须注明作者及来源,纸媒版须支付稿酬,以显知识产权意识。不标出处的拷贝行为等同偷窃!】

    本文部分内容载《浙江日报》2010-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