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学会善于主动和媒体打交道
——从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党支部书记张家胜
接待《中国改革报》记者联想到的
■梁培俊
8月4日,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党支部书记张家胜接待了《中国改革报》记者的采访,畅谈了皇城村发展的新思路。第一次主动预约接受媒体记者采访,第一次接受中央级媒体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张书记谈的思路明确,内容丰富,引人深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总结出了皇城村今后发展的“要害”。
当然,一个善于借助媒体力量推动工作的官员,是一个开明的官员、是一个高明的官员、是一个有智慧的官员、是一个成熟的官员、是一个真正实实在在为百姓发家致富的官员。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多元化的舆论格局中,如何面对媒体用好舆论工具,是信息社会衡量执政水平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政府借助媒体推动工作水平的提高,可以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前,领导干部在推进经济工作的同时,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必然。
广结善缘,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
善用媒体是科学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就是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交往与联系。首先,要熟悉媒体,选择适合自己并具有一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作为交流对象,主动培养与媒体间的感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协调媒体宣传。其次,要适时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吹风会、座谈会、集中报道等活动,与媒体建立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贵州遵义市副市长杨文席曾形象地概括,媒介和政府两者应是“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做既是为了满足百姓的知情权,也是充分发挥媒体强大的引导作用,把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政府决策上来。把政府工作置于群众、媒体的监督下,这有利于促进工作科学决策。
广交朋友,提高与记者交往的能力
记者接触的社会面比较广,与记者打交道对领导干部自身是一个提高,接受采访也是对干部的锻炼。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轻视记者、蔑视媒体、回避采访、盲目应对等错误做法,坦诚、自然、客观地面对记者。不要给记者上课,因为记者不是你的学生;不要给记者做报告,因为记者不是你的部下;不要敌视记者,因为记者不是你的敌人;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记者,因为记者是你的合作者。要及时回应记者的来电来访,尽力提供记者所需要的背景资料,利用事实来抓住记者的注意力,以事实为基础答复记者。多与记者交朋友,多交记者朋友,这也是领导干部展示地方工作,展示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广开言路,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
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认为,目前中国的新闻发言人还都是政府官员,他们很权威,但是不专业。不是从记者及受众的需要看,而是从政府的需要来看,认为媒体理所当然就要按照其提法去报道。所以,要健全新闻发布机制,建立既熟悉新闻、又熟悉政府工作的专门的新闻发言人班子。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主要领导直接推动,各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确保新闻发布工作规范有序。二是及时回答民众所关注的问题,遵循新闻规律,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确保新闻发布工作透明、高效。三是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配置新闻发布会必需的各项硬件设施,体现新闻发布的亲和力和权威性。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党政干部的执政理念、现代行政管理理念教育,进行现代媒介素养、传播技能和公共关系知识的综合培训。
广种“博”收,提高在危机事件中面对媒体的能力
反思这几年的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少数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时往往采取以下方式:一“捂”,封锁消息、拒绝采访;二“躲”,简单否认,想蒙混过关;三“推”,推卸责任、归咎他人;四“压”。这些做法都是不懂媒体规则、不懂公众心理而采取的不明智举动,特别是网络、手机短信、博客等新媒体作用不断加强的今天,政府必须主动澄清,及时疏导,如果任由小道消息蔓延,势必会动摇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机构面临危机,影响事件的处置。在危机事件中平息事端、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需要一定的面对媒体的经验、方法和技巧。面对危机事件,可以分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危机初期,要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切忌封锁消息、隐瞒事实;要把握好先机,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并及时披露相关最新信息,先声夺人。危机中期,要向媒体展示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展示处置危机的具体行动,尽早赢得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危机后期,要利用媒体重建声誉,重塑形象。只有自身声誉和公众形象重新建立起来,危机处理才谈得上成功。
当前,我们有很多领导干部,知道要发展,知道需赶超,也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有的为了工作还牺牲了休息时间甚至身体健康,但就是不和媒体打交道,或者不会和媒体打交道。有的官员对正面报道认为可有可无,对负面报道则如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就想通过各种渠道“摆平”;甚至在有的官员眼中,媒体不是发展的良友,而是升官的阻碍。疏远媒体,可能是其工作不够务实,禁不起舆论监督,自身履责有问题,但究其根本,是这些领导干部不明白媒体在当今社会、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日益开放透明,从调查研究到发展战略,从招商引资到项目洽谈,从倾听民意到改善民生,一个地方的很多工作都离不开宣传。为做大皇城村的工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党支部书记张家胜在采访中都曾提到,皇城村今后要如何通过媒体炒作成为旅游热点、制造出“皇城村现象”。而媒体的力量似乎更不用再说了。从“周老虎、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到“香烟门”,再到 “躲猫猫”,这些事件已让很多官员明白了网络的力量、民意的可敬。传统媒体的力量,也仍然在继续,有时一篇有份量的文章,甚至能决定一个官员的前途。(201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