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被唱高”,记者都是80后?
文/管益忻
当下,有关房价涨跌的争论很多,这其中有一种观点颇引人注意,他们认为,当前的房价之所以广泛地被认为“太高”,主要原因就是媒体忽悠的。而媒体之所以众口一词地宣称房价太高、泡沫太重,其核心原因是这些媒体记者们多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挣得钱不多,虽需要买房却买不起,所以就大唱房价太高。其实,今天的房价之高只是相对于媒体从业的年轻人收入而言“太高”罢了。他们同时还旁征博引地列举世界其他国家的例子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年轻人是一毕业工作就能买得起房子的,而那种“人人都想有房”的思想是可怕的。
持这一观点的,要不是开发商团队的一员,就是官员当中的元老派人物。这一说法乍听起来也还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笔者也觉得这种观点似乎亦是多有不妥。我们从来都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明天的主人,而今天这些年轻人的声音也是我们最应该倾听和关注的“朝阳诉求”。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刚毕业的收入不足以买房,就说今天的房价不存在伪泡沫。即便因为有了城市化的历史大背景,房价收入比不足以说明房价有无泡沫,但这个收入水平至少可以说明我们的普通百姓对房价的承受极限到底在哪里。那种完全忽略收入水平而谈房价高低的论调,实属无水之源,无木之本。
可能那些认为媒体“唱高”房价的元老们并不知道,买不起房的并不只有80后记者,就算是70后的年轻人,也未必能买得起房子。早在2007年,处级干部买不起商品房的说法也曾一度盛传,就连清华校长都说自己买不起商品房,对于高房价,全社会都在喊“畸形”,偏偏某些元老却对此给了另一番几欲令人啼笑皆非的释义,或许,这也是“房价畸形”的一个衍生品吧。
当然,对于那些身处权力巅峰的有产或多产一族,他们买房子肯定是很轻松的——他们或者赶上了福利分房、内部购房,或者是用权力寻租的方式获得房子,总之,楼市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场热火朝天的大戏,无关其痛痒。而当今以“80后”为主体的年轻人群体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资源和能力。话又说回来,也不是所有的80后都买不起房子。比如跟上述“元老”、“商人”有血缘关系的年轻人,买房大事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小case!“谁管那个?有我爹/娘呢!”。
房价“被唱高”的说法,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屁股决定大脑的铁律起到了作用,只是有产或多产族也不能因为自己住了大房子、有了多房子,就揶揄媒体记者,说是80后“唱高了房价”吧?!《圣经·提摩太后书》说道:“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这般专顾自己、贪爱钱财,难道真是末世到了?
回到现实的住房需求上,即便是目前的客观情况不容达到居者有其屋的居住水平,那么,住有所居便应该是包括原著居民和流动人口在内的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要件,也应该是政府保障工作的核心之一。钱多的买房,钱少的就租房。而那种很大一部分人买不起房且租不起房的状况之出现,实在是触及了社会稳定的容忍极限,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