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汽车首度涉足中级车市场的作品,延续了近年汲取欧、日两派所长的特色。
铃木在中国并不是一家主流的车厂,因为它最强的就是小车,在日本市场,它的小车、K-Car都卖得很好,但在世界市场,铃木这类产品则难称主流,一方面是车体大小不太符合其他市场的需要,另外一点重要的是铃木的汽车在用料造工、机械等方面都不是特别突出。
但近几年,铃木的改变比较明显,如果车坛有什么进步奖,我们愿颁给铃木。厂方除了在造型上愈来愈重视,机械和车厢用料上也有了不错的表现,已经国产的雨燕及SX4,不单止在造型与车厢用料上的改变比较彻底,厂方为了打入欧洲市场,也在机械上的配置及操控表现上下了番功夫,总体水平上已接近丰田、本田等大厂作品。如今铃木再度进军“大”车市场,依旧在上述两方面如法炮制,但造大车不比小车,尤其是售价20多万这类级数,这便必然要求首要的一点是不能以国内自主品牌只讲廉价的路线,而且除了合理的质素表达外,更要求在行车质感、机械水准上至少要与主流厂商作品看齐,如若不然,以铃木的品牌便难以立于不败之地。以往试铃木的小车,造型与车厢设计上已无甚意见,机械设计及运转品质进步良多,操控表现上亦富趣味,但依旧局限于小车的标准,如今踏入20万级数的中级车领域,势必需要更大排量的引擎与新的变速箱,而且行车质素亦要提升,这两方面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走表现,而铃木在这两方面此前无甚表现,所以,此次试Kizashi,我很留意的是它机械动力与行车表现上。
据试了此车的同事介绍,铃木将其定位“运动型中级轿车”,并且将其竞争对手定为思铂睿及力狮,其实要说运动,亦不见得它们性能有多强,操控有多好,只不过平衡上更倾向于驾驶者,思铂睿比较欧化,力狮则保持传统机械沟通感上增添了一些丰田背景,相对而言,Kizashi的调校更近似于思铂睿,引擎排量同为2.4升,而自动变速箱则与力狮一同采用CVT,传动方式亦有两驱及四驱版本,此次测试的是前驱版本。
这副2.4升直四,直接将超级维特拉那副J24B拿来,调校后马力小幅提升9kw,扭力亦只增加5Nm,峰值转速则维持原有,配VVT系统,马力131kW,扭力230Nm,相比对手并不是很高的输出,是正常的2.4升房车的水平,车身重量亦与对手相当,所以并不太对其性能表现有多少期望。实际试驾,虽不觉得引擎很强劲,但仍然很值得称赞,因为引擎在动力输出上的调校既实用、平顺,高转时的爽快感也交足功课,说其“运动型”其实也并无太多不妥,这样的调校既平衡,容易上手也开得爽快。配合了CVT后,动力输出在3000多转之后整副引擎变得活跃,低转扭力与峰值之间的衔接也平滑得多,4000rpm的峰值后扭力也未见回落,持续向油门施压,转速定格在6000转左右时力道依然足够,且引擎运转精致度亦可入高级之列。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副倾向高转活跃的引擎,在低转时的扭力仍保留了日本车的良好特点,无论起步,抑或中段稍稍加速,力量都颇为充沛,总体上有与素以VVT-i与i-VTEC闻名的丰田与本田的2.4升引擎相近水准的表现。
所以这副引擎配合CVT,无论城市里日常行驶的平顺、易驾,或是高转输出的爽快,开起来称得上得心应手,虽然未至真正“运动型”那般强劲,且CVT的使用也不能说是为了“运动”的初衷,但我相信车厂应该会有在此基础上更具性能的一套动力单元,因为Kizashi四驱底盘是按最大300匹马力设计的,这副 2.4升的动力单元相对就属稀松平常,而能制御300匹马力,说明这部新车的底盘并不寻常。
说回排挡。不管怎样,这副CVT比铃木之前的任何一款变速箱都要好,之前的自动4前速,现在怎么看都像是上世纪的产物,或是出现在廉价小车上。而且近来试车,十台有五台都是CVT,感觉在低碳环保的大环境下,CVT是被越来越多的车厂所采用,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平滑舒适。但又要说回“运动型”,在我试过的CVT中,没有哪家车厂的CVT在转挡反应,降挡时的拖挡表现上强过三菱,Kizashi也不行,但我也不是在说这副CVT不好,它在匹配度、传动效能上都表现得相当不错,甚至比其它一些大厂的产品还稍好一点,只是车厂也许不想把它调校得那么极端,在手动模式下,它的转挡反应及整体品质,也足以与那些大厂同类产品相抗衡。但CVT终究是CVT,加速时车速的反应总是要比油门的反应稍稍滞后,而且加速、收油时就像是拉着一根橡皮筯来回弹的感觉,虽然没有什么顿挫,但就少了一份齿轮硬连接的机械感,这也是我不太喜欢CVT的原因。
Kizashi另一个值得赞的地方就是车架,论车架刚度,它未见得比德国车高,但比起普通的日本车,已经比预期的好很多,而且让我吃惊的是,它的底盘质素,却是出奇地好,如果我蒙眼开车,我会误认为它是一部德国高级房车,无论乘坐感或整体行车质感,都与德国高级房车很近似。测试时开着它快跑,左拐右拐,悬挂的抗倾能力,紧急变线,以至应付连续急弯的反应,都比预其中好,弯中的稳定度、流畅度都是一流。就操控层面来说,它的车架扎实,方向盘的重量感与回馈感都具不错的质感,转向也很准确及迅速,整体上是流畅、敏捷、高可控性及清晰的路感回馈,这一点上很是对应“运动型”的定位,所以开Kizashi拐弯,能发现不少的趣味,也很叫人安心,可惜的是它的动力系统仍未能令这副很好的车架潜力完全发挥,很多时候,我尽油出弯,四个车轮的抓地力仍然很充沛,轮胎的嘶叫也很有节制,车体的动态仍然很稳健,这正说明这副车架仍可承受更大的动力、更高的车速。所以,我会对这部车配上更强引擎及配合四驱系统的表现更具期待,因为我此次试的只是前驱版本,即便这样它在弯中也表现出近似中性的转向特性,只有不合理的进弯速度才会引发较明显的推头,其它情形下它的转向准确性与灵活度,车尾的循迹性都叫我几乎忘了它是FF,且前后的重量分配也很平均,弯中感觉到整部车的整体感很强,剧烈且突然的左右重心转移,在关闭动态稳定系统的情况下,车尾亦只是帮忙式地稍稍出动外甩一下便收工,叫人欢喜得不得了,好像不似日本车的风格。
此外,由于拿走了四驱系统,车重由1600kg减至1530kg,在输出数值不变的情况下,变相提高了马力/重量比,变相提升了马力。当然,由四驱转为纯前驱,较四驱版本弯中的循迹性必会有所影响,不过本身车架过硬,应付不到200匹的马力绰绰有余,稍为Overspeed入弯虽有转向不足,但调整相当轻松,稍稍收油或调整一下方向即可,重拾前轮抓地力十分容易。
说回实际的,其实Kizashi最难能可贵的,不是它的底盘操控如何强,而是在此基础上,它的平衡调校的功力,整副底盘既有运动感,更不忘乘坐品质这个前提。我既喜欢开它,也喜欢只当乘客,无论驾驶与乘坐,它都表现出一种沉厚的高级质感,无论快开与慢驶,都表现出应有的稳定畅快与安定惬意,尤其是高速巡航时,因为厂方很看重它在欧美市场的发展,高速巡航能力是一个指标。还有,它的隔音水准感觉也相当好。
我很佩服铃木第一次出手中级房车,便已经登堂入室,不单是在造型上,机械及行车表现上一出手便是高水准。这部新车上手轻易,调校平衡,攻弯也有身手,虽不能说它在这一级别是顶级,但某些方面是要连对手也要服气的,总体水平已能跟日本大厂分庭抗礼,尤其在行车与驾驶质感上,同级对手间比较我可能更愿意开它多一些,虽然在内装细节及某些用料配备上未及对手细致,但起码它以一种合理的质素去与对手抗争,而没有做那些投机取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