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在城市有尊严地生根生存生活
李华新
从8月15日开始,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施行,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计划,使之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计最完善、影响最深的一次。( 中广网重庆8月16日消息)
据介绍,重庆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这意味着在10年内,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成为“新市民”。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特别强调,要“使农民能够没有顾虑地带着足够财富和尊严进城”。尊严要从何实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成为这一切的前提。
重庆方面分析说,未来从2012到2020,确实需要我们通过经济发展来提供就业岗位。这个我们黄奇帆市长算了一笔账,按照重庆的工业销售值来算,到2020年我们要可能达到4万亿,现在是1万亿,这样就可能新增3万亿,新增的这3万亿就可以解决500万-600万的工作岗位。按照二产业和三产业的劳动比例,有一个二产业的员工,就应该有一个第三产业的工作岗位。
那么1000万农民进城,重庆市真的准备好了吗?对于这一点重庆方面也有自己的具体的处置打算,因为 根据政策规定,重庆籍农民凡在主城区务工经商5年以上或购买商品房,或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10万元以上或一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均可自愿申请入户;在远郊区县城务工经商3年以上,或购买商品住房,或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以上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的,均可自愿申请入户。在乡镇入户方面,农民可本着自愿原则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实现全面放开。
现在看来农民进城的制度范例似乎已经不是问题,真正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得
这些进城的农民在城市中生存,就业是第一位的,而且从目前的重庆的实际情况看,这一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重庆方面分析说,未来从2012到2020,确实需要我们通过经济发展来提供就业岗位。这个我们黄奇帆市长算了一笔账,按照重庆的工业销售值来算,到2020年我们要可能达到4万亿,现在是1万亿,这样就可能新增3万亿,新增的这3万亿就可以解决500万-600万的工作岗位。按照二产业和三产业的劳动比例,有一个二产业的员工,就应该有一个第三产业的工作岗位。
但是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似乎并不是仅仅就业一件事情,此外的诸如,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等问题都要对城市的功能进行严肃的挑战,那么重庆是否准备好了,而且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城市的容量是否能够盛得下是个问题,而如何生活的有尊严,生活的好,更是个问题。而如何生活的有尊严,那就必须求得一份职业。未来的重庆发展现在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可是这样的机会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农民工进城还是需要渐进的方式好一些。
而且一些专家言,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或是取得城市户口,是否就是城市人,则是另外的一个需要生存能力和技能的问题。假如是大量的农民工的涌入,只是从事低端的劳动,那么这似乎也是和重庆要打造科技之城的设想还是有些距离的,因此一方面要利用高科技的来发展城市,而另外一方面还需要有足够多的就业高位来那些进城的农民工提供职位。可见,大量的农民工进城落户绝不是一个户口身份的转换,而是一场历史性的革命。
农民工需要在密集型行业找到工作,而高科技并不要更多的劳动力,重庆的产业何去,这是需要大智慧的。我们不要城市贫民的出现,更不需要低端劳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有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绝非一句空话。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前提。祝愿,重庆的户籍改革是进城者新生活改变的起点。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