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怎么都成了克莱顿大学?


 

受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的影响,中国人把国外的“野鸡大学”,如授予唐骏博士学位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之类,统称为“克莱顿大学”。克莱顿大学也就成了假冒大学的代名词,凡属克莱顿大学,其文凭皆不被认可,或者说,凡文凭不被认可的大学皆可称为克莱顿大学。

外国文凭不被中国认可,该文凭的发放学校被称之为克莱顿大学。那么,中国的文凭不被外国认可,中国的学校是否也可称之为克莱顿大学呢?中国的高校已有百年历史,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也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2000多所高校的文凭在世界上特别是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没有得到认可。人家没有把我们的大学称之为克莱顿大学,但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享受的是克莱顿大学的待遇。像台湾地区,对大陆的大学文凭就一直不予认可。前段时间台湾对大陆的大学文凭重新审核,不论结果如何,大陆的绝大多数大学颁发的文凭仍将得不到台湾的认可。

中国大学在国际上被当作克莱顿大学来对待,有人也许会说这不纯粹是因为中国大学文凭被注了水,可能还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但是,让我无限伤心的是,中国大学文凭在国内已普遍得不到认可,而且越来越得不到认可,中国大学在国内实际上已等同于克莱顿大学。不论手持985211大学的文凭,也不论手持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文凭,要想找一份稍微体面的工作,例如想进入公务员、银行、教师队伍,都必须重新参加由劳动人事部门或行业部门组织的考试。因此,也就有了规模仅次于高考的公务员考试,也就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接二连三名目繁多的行业考试。如果大学的办学水平、质量得到了认可,如果什么样的大学文凭就代表了什么样的水平,那么还有必要重新组织考试认定吗?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并不能准确反映一个人的真才实学,但大学文凭还不如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更让人信服,这样的大学还真有存在的必要吗?中国的大学还能说自己不是克莱顿大学吗?中国人对自己大学文凭的不认可,是对自己大学质量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的不认可,更是对自己大学的失望和否定。国外大学生找工作,也要接受用人单位的“考试”,但他们是在对文凭认可的前提下,着重对一个人的“情商”、价值观、处事方式和忠诚度的考核和认定,而不可能有像我们这样重新“对文凭进行认定”的声势浩大的全国、全省、全行业的统一卷面考试。

文凭的不认可,是对大学的最大不尊重,也是办学者的最大失败。但是,中国大学的校长、老师的心态来得个好,明知自己学生的毕业文凭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但仍然能够始终沉浸在自己“办学成就”所带来的无比喜悦之中。面对学生的文凭被亵渎、被嘲讽,仍然能够大言不惭并且口若悬河般地炫耀自己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丰功伟绩,这就是当今中国大学成为克莱顿大学的症结所在。

大学不是不需要论文、课题、教材、专著、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和985211、示范性工程建设,但当学生的文凭都得不到认可的时候,人们有理由相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或者是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