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资助临床试验结果可信?


药企资助临床试验结果可信?
2010-8-17

 ;  虽然世界各国陆续建立起药物临床试验规范,但是在此框架下操作的制药公司的表现并没有让公众满意,制药公司依然在持续进行着一系列的令人担忧的操作。

  临床试验结果偏倚

  1980年,芬兰教授Elina Hemminki首次发表文章称,由制药公司资助的临床试验而形成的报告产生偏倚令人担忧,他研究发现,有负面结果的临床研究其公布的可能性比没有负面结果的研究要低;1986年,澳大利亚肿瘤学家John Simse发表文章指出,临床试验结果公开上的失败,将导致人们对治疗效果的误解。当时英国杰出的临床研究大师Iain Chalmers教授等人将那些做了、但从没有公布结果的临床试验告诉给世界各地的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及其他的一些医生,并警告人们慎重考虑其发表的结果偏倚。

  从那时起直至今日,Iain Chalmers一直发表文章,揭露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在诸如Iain Chalmers、Elina Hemminki等人的呼吁下,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制药公司资助的临床试验上,开始怀疑这些临床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并不断寻找证据。在1999年前后,不断增加的经验证据证实了人们的疑虑。

  业内学者普遍认为,制药公司之所以能对药物临床试验实施不正当影响,是因为他们为临床试验提供了资金,是资金偏见产生了结果偏倚。塔夫斯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他的《掺入个人利益的科学》一书中提到:制药公司的资金已经渗透到医药业的各个方面,他们就像一个垂直管理的综合性研发公司一样,控制着药物研究和药物市场的方方面面。正如这位教授所说的那样,经过众多学者长期研究,发现制药公司的资金触角几乎已经涉及到医药行业的所有环节,他们几乎在医药行业利益链上每个环节都施加了重大影响。

  研发资金用作推广?

  美国从1992年起,制药公司对临床试验的资金支持就超过了政府对临床试验的资金支持。2007年,挪威奥斯陆大学的一位教授从挪威5个地方性研究伦理委员会里抽出489篇从2000年到2004年间的与药物临床研究有关的文章,研究发现,其中75.7%的文章是由制药公司提供资金,也就是说挪威的另一项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英国医学杂志》2006年的一篇文章称,在1994到2003的10年间,那些经常被引用的医学文章中,每77篇就有65篇是由制药企业提供资金的,占所有论文数的84.4%。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其他地方,差不多70%的临床研究是由制药公司提供研究资金。2005年《英国医学杂志》另一篇文章称,在英国,制药公司每年花费33亿英镑用于研究,差不多90%用在了药物临床研究上,但很少研发出真正的新药,这些钱只是用来影响试验结果的解释和报道。特别是制药公司每年花费的大部分资金是用在了Ⅳ临床上,这一时期药物已经上市,与其说资金用在了上市后的监测上,还不如说是用来做药物的深度推广。

  制药公司之所以愿意为临床研究提供大量资金,是因为资金带来好的试验结论。200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由制药公司提供资金的研究相比于其他资金来源的研究结果公布的可能性更大,且前者得到有利结果的可能性是后者的4倍(优势比为4.05)。2004年的一篇文章指出,在著名大学完成的由制药公司资助的试验中,超过80%得到正面的结果。

  2003年,Bodil Als-Nielsen博士等人做了一项研究,他们对来自Cochrane图书馆的37篇关于随机药物临床试验的文章进行研究发现,如果试验由非盈利组织提供资金,有16%的试验推荐使用被试验药物;如果没有说明资金来源,这一比例是30%;如果试验由盈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共同提供资金,这一比例是35%;如果单纯由盈利组织提供资金,这一比例高达51%。而且,相比之下,资金来源于盈利组织的药物试验,其药物被推荐使用的概率是前者的5.3倍,这一结果不但反映出资金来源于盈利组织的试验更易得到正性结论,而且似乎更暗示着由盈利组织资助的临床试验在试验结果的修饰上存在偏倚。

  2007年,Sergio Sismondo就临床试验研究的资金来源与其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了一次系统研究,其研究数据来自于2003~2006年间的一些临床试验,可以看出,制药公司资助的临床试验有明显的结果偏倚迹象(见附表)。

  因此,有学者警告,公众和医师在阅读相关临床试验结果的文献时,一定要睁大眼睛,至少我们有权利知道这个试验的资助者是哪个制药公司,该公司资助了多少资金,资助与结果有无关联性。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公开该公开的信息是对制药公司最基本的伦理要求。


 

 ;

 ;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 郭翔宇 周平军 来源:《医药经济报》2010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