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n.wsj.com/gb/20100820/ASW152203.asp?source=UpFeature
“超级病菌NDM-1”概念在诞生不久就饱受质疑,这注定它从始至终都将充满戏剧性。从扬子晚报将其翻译作“新民主运动─1”病菌在中国粉墨登场,到A股市场医药股鸡犬升天,整个“超级病菌”概念就可能是个闹剧,也可能是个骗局。
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8月11日刊登了一篇论文,警告有一种源自印度的病菌─NDM-1,很可能向全球蔓延。这种病菌能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仅有替加环素和黏菌素这两种抗生素仍对其有效。另外,被称为“超级抗生素”的万古霉素应该也可能对其有效。
此 文在8月12日被中国媒体翻译报道。据新浪财经报道,当日中午,申银万国医药首席研究员给机构发出相关简短评论,“超级病菌”概念由此被发掘。短评称, “替加环素国内只有海正药业生产,万古霉素的国内主要出口厂商是海正药业和浙江医药,如果病菌真正开始在全球蔓延,海正药业和浙江医药应该受益。”。出于 研究员的敏锐嗅觉,按照业内惯例来说,研究员及时的评论没有太大问题,只是挖掘了一个潜在的投资机会,并没有明确的量化分析,因为“超级病菌”影响到底如 何,目前都难以确定。
此时A股市场正被概念股炒作所充斥,这一点评无疑掀起了大波浪。海正药业和浙江医药随即在12日午后放量大涨。
随 后,市场深入挖掘其他“超级病菌”概念股的乐趣此起彼伏:生产硫酸粘菌素片的联环药业连续四个涨停,成为“超级病菌”概念中最耀眼的明星股;因“超级病 菌”的抗药性是NDM─1基因所致,达安基因等涉及基因工程的医药股也大幅上涨。甚至就连一些中药股都因具有抗病毒产品而走高。一时间,医药股鸡犬升天。
陷于狂热的市场并不理性,即没有对各类药物抗药性进行区别分析,也没有对上市公司进行彻底研究和了解,就盲目炒高相关概念股。
《柳 叶刀》论文中明确提及的有效药物为替加环素和黏菌素,对于万古霉素的描述则是“应该也可能应对”,显然这种口气并不硬朗。笔者12日下午曾就此问题向一位 医药行业研究员请教,该研究员称,如果替加环素和黏菌素的疗效更为明确,而万古霉素的疗效还有疑问,后者不但不会被大规模使用,甚至有可能被弃用,除非临 床研究表明万古霉素确有疗效,且替加环素和黏菌素产能和存货难以满足市场要求。
除万古霉素的前景不确定外,股价被炒高的上市公司纷纷也急 着出面澄清。莱美药业8月16日午间公告称,目前公司并没有生产和申报替加环素。联环药业也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硫酸粘菌素片的销量很小,在产品销售份额 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超级细菌”的出现不会使公司的硫酸粘菌素片销量出现超常增长,也不会对公司近期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联环药业主营产品是抗过敏 药物、心血管药物和泌尿外科药物,硫酸粘菌素片的价格即使因需求猛增而翻番,也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该公司09年每股盈利0.19元,目前股价的静态 市盈率已接近令人咋舌的80倍。
就在国内开始对“超级病菌”能否为上市公司带来显著盈利进行质疑的时候,“超级病菌”疫情本身是否是一个骗局的悬念也开始浮现。
根据印度媒体披露,《柳叶刀》的这篇论文是由惠氏公司赞助研究,而惠氏公司是替加环素的原研企业。印度方面的意思是,惠氏制造了这篇论文,并企图从全球对“超级病菌”的恐慌中获利。
这 篇论文的公正性现在无从判断,孰是孰非难下结论。无论是惠氏还是印度,都是这次“超级病菌”事件的相关方,需要维护自身利益,印度做出这番表态也不出意 外。这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H1N1病毒,当时有医药行业专家指出,H1N1疫情是医药企业为了盈利而炮制的阴谋。哈佛大学传染病学教授李普斯奇曾表 示,H1N1严重性较之前预期要低,而和季节性流感情形相似,属第一级传染病,也就是五级当中的最低一级。
WHO刚刚宣布H1N1疫情结束,而从过去1年经验来看,H1N1并不是像之前预料的那么恐怖,如果说中国的防疫措施很到位,因防疫工作备受指责的美国也没有出现特别恶化的疫情。人们对此次“超级病菌”的怀疑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
如果“超级病菌”大流行,却未能带动股价被爆炒的上市公司业绩上涨,这类炒作完全可以说是一场闹剧!而如果“超级病菌”真的只是医药企业为自身利益故意夸大其辞,则可谓是一场骗局!
“超级病菌NDM-1”概念在诞生不久就饱受质疑,这注定它从始至终都将充满戏剧性。从扬子晚报将其翻译作“新民主运动─1”病菌在中国粉墨登场,到A股市场医药股鸡犬升天,整个“超级病菌”概念就可能是个闹剧,也可能是个骗局。
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8月11日刊登了一篇论文,警告有一种源自印度的病菌─NDM-1,很可能向全球蔓延。这种病菌能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仅有替加环素和黏菌素这两种抗生素仍对其有效。另外,被称为“超级抗生素”的万古霉素应该也可能对其有效。
此 文在8月12日被中国媒体翻译报道。据新浪财经报道,当日中午,申银万国医药首席研究员给机构发出相关简短评论,“超级病菌”概念由此被发掘。短评称, “替加环素国内只有海正药业生产,万古霉素的国内主要出口厂商是海正药业和浙江医药,如果病菌真正开始在全球蔓延,海正药业和浙江医药应该受益。”。出于 研究员的敏锐嗅觉,按照业内惯例来说,研究员及时的评论没有太大问题,只是挖掘了一个潜在的投资机会,并没有明确的量化分析,因为“超级病菌”影响到底如 何,目前都难以确定。
此时A股市场正被概念股炒作所充斥,这一点评无疑掀起了大波浪。海正药业和浙江医药随即在12日午后放量大涨。
随 后,市场深入挖掘其他“超级病菌”概念股的乐趣此起彼伏:生产硫酸粘菌素片的联环药业连续四个涨停,成为“超级病菌”概念中最耀眼的明星股;因“超级病 菌”的抗药性是NDM─1基因所致,达安基因等涉及基因工程的医药股也大幅上涨。甚至就连一些中药股都因具有抗病毒产品而走高。一时间,医药股鸡犬升天。
陷于狂热的市场并不理性,即没有对各类药物抗药性进行区别分析,也没有对上市公司进行彻底研究和了解,就盲目炒高相关概念股。
《柳 叶刀》论文中明确提及的有效药物为替加环素和黏菌素,对于万古霉素的描述则是“应该也可能应对”,显然这种口气并不硬朗。笔者12日下午曾就此问题向一位 医药行业研究员请教,该研究员称,如果替加环素和黏菌素的疗效更为明确,而万古霉素的疗效还有疑问,后者不但不会被大规模使用,甚至有可能被弃用,除非临 床研究表明万古霉素确有疗效,且替加环素和黏菌素产能和存货难以满足市场要求。
除万古霉素的前景不确定外,股价被炒高的上市公司纷纷也急 着出面澄清。莱美药业8月16日午间公告称,目前公司并没有生产和申报替加环素。联环药业也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硫酸粘菌素片的销量很小,在产品销售份额 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超级细菌”的出现不会使公司的硫酸粘菌素片销量出现超常增长,也不会对公司近期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联环药业主营产品是抗过敏 药物、心血管药物和泌尿外科药物,硫酸粘菌素片的价格即使因需求猛增而翻番,也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该公司09年每股盈利0.19元,目前股价的静态 市盈率已接近令人咋舌的80倍。
就在国内开始对“超级病菌”能否为上市公司带来显著盈利进行质疑的时候,“超级病菌”疫情本身是否是一个骗局的悬念也开始浮现。
根据印度媒体披露,《柳叶刀》的这篇论文是由惠氏公司赞助研究,而惠氏公司是替加环素的原研企业。印度方面的意思是,惠氏制造了这篇论文,并企图从全球对“超级病菌”的恐慌中获利。
这 篇论文的公正性现在无从判断,孰是孰非难下结论。无论是惠氏还是印度,都是这次“超级病菌”事件的相关方,需要维护自身利益,印度做出这番表态也不出意 外。这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H1N1病毒,当时有医药行业专家指出,H1N1疫情是医药企业为了盈利而炮制的阴谋。哈佛大学传染病学教授李普斯奇曾表 示,H1N1严重性较之前预期要低,而和季节性流感情形相似,属第一级传染病,也就是五级当中的最低一级。
WHO刚刚宣布H1N1疫情结束,而从过去1年经验来看,H1N1并不是像之前预料的那么恐怖,如果说中国的防疫措施很到位,因防疫工作备受指责的美国也没有出现特别恶化的疫情。人们对此次“超级病菌”的怀疑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
如果“超级病菌”大流行,却未能带动股价被爆炒的上市公司业绩上涨,这类炒作完全可以说是一场闹剧!而如果“超级病菌”真的只是医药企业为自身利益故意夸大其辞,则可谓是一场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