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一段封藏了八年的秘嘱 一【转载】


 

19731月里的一天,宋庆龄的秘书张珏曾带着几分神秘的口气轻轻地对花匠安茂成说道:“小安同志,有件事,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因为首长昨天夜里叩开了我的房间门,亲自对我说了。这件事,一定要等她百年之后再告诉你的。”

 

  1、关怀备至

 

  宋庆龄北京寓所的花匠安茂成,他除了担任绿化工与鸽子饲养员外,有时还要兼任锅炉工与服务员,北京寓所里一百只鸽子和一千多盆花卉盆景,都属于他管理,一天下来,真把年轻力壮的安茂成给累趴下了。有时,他实在吃不消了,就躺在平坦的草坪上稍微休息一下。

 

  面对这位忠诚憨厚的年轻人,宋庆龄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19715月,安茂成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不知怎的,这消息传到了宋庆龄的耳朵里。这天,钟兴宝来到楼下,笑嘻嘻地把一个小包裹送给了安茂成,并叮嘱他回家再打开。

 

  安茂成下班回家打开一看,原来里面包着一身婴儿穿的小衣服,一条小毯子、九尺给产妇用的花棉布,里面还夹着宋庆龄亲笔写的一张纸条:

 

  “小安同志:我恭喜你,又添了一个男孩!

 

  宋庆龄”

 

  宋庆龄的关怀,使安茂成全家人感动不已。

 

  春节过后没几天。一天,安茂成正在西山脚下的大石座边浇灌那棵宋庆龄情有独钟的老石榴。忽然,钟兴宝笑嘻嘻地走了过来,操着一口苏州普通话对安茂成说道:“小安哪,首长想给你养一个孩子,先叫我来问问你的意见。”

 

  安茂成听了,不由吃了一惊:他知道宋庆龄这是想帮助他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呢。尽管当时安茂成的月工资只有40多元,但怎么能让宋庆龄花钱为自己领养一个孩子呢?她老人家已经自费担了李燕娥、钟兴宝、顾金凤三位女佣的工资,还负担了前警卫秘书隋家两姐妹的全部费用,如今再给老太太增加这份额外的开支,可万万使不得呀!

 

  当时,宋庆龄的关心使安茂成的心头一阵阵发热,只感到鼻腔里一阵阵发酸。他抑制了一下自己的感情,对钟兴宝说道:“兴宝阿姨,真对不起首长了,我的工资真的够用了。请你谢谢首长。”

 

  事后的一天,宋庆龄心事重重地下了楼,来到了安茂成的面前,似乎有些不高兴地说道:“你这个小安同志呀,要实事求是嘛。四十几元的工资,两个孩子,不好养呀。再说,还有老人,负担不轻呀!”

 

  但安茂成还是坚决地谢绝了宋庆龄的一片好意。

 

  一个星期六的傍晚,正当安茂成准备下班的时候,他发现他一向放在锅炉旁边一个角落里的自行车车把上多了一只鼓鼓的书包里。

 

  安茂成纳闷地打开书包一看,愣住了:原来里面装着两袋“红星牌”奶粉和一斤白糖!小包的上面,还有捆着张小纸条,打开一看,上面仅用粗粗的墨水笔简单地写着六个字:

 

  “这是给孩子的!”

 

  一看宋庆龄这熟悉的笔迹,安茂成的视线就顷刻模糊了:首长怎么会找到我的自行车的呢?她怎么会想到把奶粉和白糖放到我的书包里去的呢?我的可亲可敬的老人家,您这伟大的母爱呀,叫我安茂成这辈子怎么报答得了呀!

 

  按纪律,工作人员是不能随便接受首长馈赠的一切东西的,所以安茂成连忙拿着书包,找到了秘书张珏,向她请教这该怎么办。张珏听了安茂成的汇报,看了宋庆龄的亲笔信后,当场就笑着说道:“给你的你就收下吧!”

 

 

    这两袋奶粉与一斤白糖,又使安茂成夫妇激动了近半夜。安茂成的妻子杨翠玲激动地念叨着:“这位老太太呀,真是菩萨心肠!”

 

  不久,当安茂成又把宋庆龄送给他儿子的同样一份礼品带回家、并向妻子表示了他忐忑不安的心情时,妻子不由埋怨他说:“你这个死心眼儿,难道你就不知道把自行车挪个地方吗?”

 

  “挪过了,可还是没办法。逃不过兴宝阿姨的眼睛。”

 

  最后,还是妻子有办法,如此这般地向丈夫传授了一个既婉言谢绝了首长的好意、又不再给出首长增加额外负担的好办法。

 

  第二天,安茂成在南湖的小桥上遇到了兴宝阿姨,便拦住她说:“兴宝阿姨,请您转告首长,我们非常感谢她老人家!可是,我家的孩子不能喝奶粉,一喝就吐,哇哇的,结果那奶粉都让我给喝了。以后请首长别再费心了。”

 

  钟兴宝听了就无声地笑了,她指了指安茂成的鼻子,似乎说你在找借口呢,别当我猜不出来。几天后,兴宝阿姨告诉安茂成说:“首长听了你的话,半天没说什么,只是说小安同志很有心,很有心哪!”

 

  19711225日圣诞节那天,宋庆龄按例在家中举办圣诞宴会,她请所有北京寓所的工作人员把自己家的孩子都带到寓所里来,做她的小客人。工作人员怕孩子多了吵吵嚷嚷也多,影响了宋庆龄的正常接待工作,因为这一天宋庆龄还邀请了在京的艾黎、马海德、艾泼斯坦等外国友人,还请来了两位外国小朋友。

 

  夜色降临了,所有该来的客人都被刘凤山用汽车接来寓所了。宋庆龄在孩子群中寻找着,最后把目光落在张珏的脸上:“小安同志的儿子没有来吗?”

 

  “唷,他的女儿来了。”

 

  宋庆龄点点头,又转身特意关照一边的钟兴宝:“明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一定要请小安同志的儿子来,记住了。”

 

  别看宋庆龄平时那么简朴节俭,可在请小客人们吃饭时,却全都是招待外宾的规格,连烤鸭都上了。让所有的孩子们一个个吃得满嘴淌油,笑得合不拢嘴。

 

  宴会结束时,宋庆龄亲自叫过安茂成的女儿,往她的口袋里塞满了糖果,还在她的小手里塞上了两份进口的宛如金镑似的巧克力,并特地关照道:“这两块‘金镑’是带给你弟弟的。”

 

  第二年的“六一”儿童节一到,安茂成就早早地把小儿子安涛领到了宋庆龄的北京寓所里。

 

  当张珏把五岁的小安涛介绍给宋庆龄时,宋庆龄高兴地把小安涛一把揽在怀抱里,在小安涛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还不住地说道:“好,好!你长得真漂亮!”

 

  安茂成远远地望着这一幕,心中热潮涌动,眼中热泪盈盈,千言万语一起却一些时难以言表……

 

1973116,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南沟沿的一座民房里,有位年逾八旬老太太因病重已到了生命垂危的时刻。她就是安茂成的老祖母。安茂成是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的,他对祖母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此,宋庆龄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安茂成的祖母病重期间,她曾派张珏代表她专程前往南沟沿看望老太太。

 

  这天,宋庆龄把安茂成找去后,亲手交给他一个用旧纸包扎得很精致的大纸包,深情地望着安茂成说道:“小安,请你把这个带给老人家,到了家再打开。一定要替我好好看看你祖母。知道了吗?”

 

  当安茂成含泪搂着礼物,和他的爱人赶到家里的时候,祖母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了,孙子和孙媳在一边轻声呼唤,可她老人家连睁开眼睛的力气也没有了。安茂成很着急,眼睁睁地看着手中那个大礼包,一时手足无措。

 

  知书明理的老祖母,一向是孩子们的引路人,那年,当她得知孙子安茂成被调到宋庆龄副主席身边工作时,她高兴而自豪地说道:“真想不到呀,我孙子要到国母身边去工作啦!孩子呀,你可得好好干,孙中山在世的时候,百姓谁不敬着他呀?这国母也不是凡人,你一定得干得漂漂亮亮的……”

 

  当安茂成由此及彼,蓦然想到老祖母对宋庆龄的特别感情时,他触类旁通,当即急中生智,有了办法,他连忙凑在祖母的耳朵边,吹气如兰地说道:“奶奶,首长让我来看您,还给您带东西来啦”

 

  没想到祖母听了这话,果然用尽力气把眼睛睁开了。

 

  安茂成夫妇赶紧打开那大礼包,再打开里面的一层粉纸后,露出了许多上好的桔子和苹果。上面还放着一张纸条——

 

  “祝你祖母早日康复!”

 

  尽管下面没落款,但安茂成一看那粗壮的笔划与与熟悉的字体,就知道这是宋庆龄的亲笔。他激动地举起纸条,凑到祖母面前说道:“奶奶,您看,这是首长给您写的——祝祖母早日康复!”

 

  老祖母费劲地望了望纸条,两滴豆大的泪珠终于夺眶而出,从她的鼻翼两边滚落下来。她费劲地点了一下头,表达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一位举世闻名的国母的全部感激之情。

 

  接着,安茂成夫妇赶紧动手把所有的桔子全部剥开、捣碎,然后滤出桔汁,用小勺一口一口叶喂给祖母喝。说来也怪,多日滴水未进的老人家,此刻却开了胃口,艰难地吮吸着那甜美的汁液。

 

  喂了一半,孙媳犹豫地问丈夫:“还给奶奶喝吗?”

 

  安茂成看看祖母,见祖母竟主动张开了那张早已长满血泡的嘴巴时,不由放心地点点头:“喂吧。”

 

  就这样,桔汁被祖母全部喝了下去。老人家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嘴角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

 

 

    当天晚上,这位含辛茹苦的老人家,带着对国母的深沉的感激之情,喃喃地念叨着:“宋……宋……”,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祖母走了,但那张宋庆龄亲笔书写的“祝祖母早日康复”纸条却永远地留了下来,留在了安茂成全家人乃到子孙后代的心田中。

 

  安茂成祖母逝世后没几天,一天,张珏见到安茂成,欲言又止了一会后,才轻轻地、带着几分神秘的口气对安茂成说道:“小安同志,有件事,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因为首长昨天夜里叩开了我的房间门,亲自对我说了。这件事,一定要等她百年之后再告诉你的。”

 

  张珏是位言行谨慎的好大姐,她是轻易从不向一般人吐露心事的。所以安茂成听了张珏的话,也没追着问张珏,只是和张珏一样,把这个令他好奇并疑惑的问题深深地埋在了心底里。

 

  其实,宋庆龄对安茂成一家老小的关怀,早在安茂成的祖父因病去世时已经体现出来了。在安茂成的祖父弥留人间的时候,宋庆龄不但指派警卫秘书杜述周专程前往安家探望了安茂成的祖父,还让钟兴宝向安茂成转达了她的特别指示:“小安家是少数民族,如果他家需要什么买不到的物品,就让他跟我说,我会尽力帮助他解决的。”

 

  对钟兴宝阿姨的转达,安茂成感动之余,为不拂了宋庆龄的一片爱意,他向兴宝阿姨提出了“我只要两斤油”的要求。

 

  事后,当兴宝阿姨把两斤油交到安茂成的手中时,再次转达了宋庆龄的指示:“首长说了,这两斤油,就用我的本子(指中央高级首长的食品特供簿。笔者注)买吧。如果小安还有什么要求,就直接对国管局提出来就是了!”

 

  安茂成刚到北京寓所工作时,才只有20来岁,比专职司机刘凤山和与刘凤山同龄的厨师黎传小了整整两轮。所以,当安茂成年满30岁的时候,刘凤山已有了30多年的烟龄了。但是,在那个还没摆脱三年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困境的年代里,刘凤山常为没钱买烟而苦恼。

 

  一天,刘凤山忽然把安茂成叫到身边,指着远远的草坪里与树荫下,不好意思地说道:“小安子,你能不能帮我拾一点烟屁股,给我过过瘾?唉,这没烟抽的日子可真难过。”

 

  原来,宋庆龄每天下楼散步时,还要思考工作,她总坐边走边若有所思地抽上几支短咀的“熊猫”牌香烟。这可是中央特供的高级烟,在外面市场上买不到。就算买得到,也是普通百姓消费不起的。也许为了身体的健康,宋庆龄往往只抽了没几口,就把小半截烟给扔了。司机刘凤山看见后,感到挺可惜。他想自己前去捡,又怕被宋庆龄看见了,难为情。所以,他就唆使幼稚天真的安茂成帮他捡回来,让他过过瘾。因为安茂成的职务是绿化工,他出没在草坪与树丛里,是完全正常的事,首长是不会对他产生任何怀疑的。

 

  憨厚的安茂成听了,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就利用自己工作的长处为掩护,每天帮助刘凤山捡回了不少烟蒂,乐得刘凤山笑眯了眼,直夸安茂成是好兄弟。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终于,宋庆龄发现了安茂成捡烟蒂的秘密。她笑着对兴宝阿姨说:“兴宝,你来看,小安他要抽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