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极限(2)-----点石成金术


         核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极限(2-----点石成金术

 

如果按物质结构来区分技术,核技术的应用仅仅在核电和核武器和部分放射性医疗上取得少量的应用。而且这些应用仅仅止于核的自然放射和核子的破坏,对核子的破坏取得的能量用来发电和对外界的破坏。也就是说,核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目前是极其简单的。

而这一区分,我们所有现代的技术应用都可以分为“广义的电子技术”。(它包含了经典狭义定义的电子技术)。为何这样认为呢?因为从物质结构的转变来看,除了上述核技术,所有的技术应用都是在核不改变的前提下电子结构的重新组织,核止于组织关系的组成,而没有被破坏。无论在化学、物理(核破坏除外)、无线电通信、纺织及所有的制造业都可以这么被认为。

因此,按这一区分,人类仅在广义的电子技术应用里得到了五花八门、繁荣昌盛的现代社会。按这一想法,当核技术得到如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能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使核子的大小、量化、组织得到应心得手的改变,人类还需为物质的缺乏而争斗吗?

大型对撞机在这里只是对核的动力大小进行的试验,这种试验并不能产生得心应手的核组织,只能获得更小的粒子,不同的新粒子,而且这些粒子在我们地球的动态空间的寿命是极其短的,于物质转化毫无意义。

不过,人类有钱来交这部分的学费也无可非议,重要的是实现任何物质组织得调试才是值得花本钱的设备。而今天的对撞机仅仅是粒子对撞、趋于直线高能。

下面谈谈对“核改变”技术设备的3个大方向:

1)把粒子控制为自旋来观测。(可以加直线运动)

2)自旋的角度和速度也是可控的。

3)生成新的元素(化学周期表的)时能监控和记录整个动力过程的德大小、时刻、方向。

4)不断调试和总结这个过程的规律。

 

以上就是点石成金初步的基本方法,至于要作的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但我保证,整个系统一定比目前的大型对撞机有意义的多。

 

    点石成金不是神仙的炼金术,而是有一定难度的科学技术!

人类不应该止于核破坏来威胁人类自己,更应该学习如何实现核改造于造福我们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