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哭闹着要吃零食,家住湖南宁乡沩山的何先生给了孩子两块钱,让他自己去附近的杂货店买零食,到了傍晚,一向肠胃很好的儿子却闹起来肚子。抱到诊所看医生,医生问小孩吃过什么东西没有。何先生想去想去,除了孩子自己买的几包膨化小食品,似乎并没吃其他东西了呀!
殊不知,问题就出在这几包小零食上。
何先生告诉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从垃圾桶里翻出儿子买的零食包装,发现生产日期还是2009年1月的,保质期12个月,“现在都已经过期半年了,难怪小孩吃了会肚子痛,这杂货店也太不厚道了,过期那么久了的食品竟然还在卖。”
带着这个问题,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走访了几处农村小杂货店,发现过期食品问题在农村其实非常常见,无论是小卖部还是杂货店,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个问题。
在一家叫“昌荣批发店”的杂货店,记者发现有不少食品都已经过了保质期,却依旧摆在货架上大卖。一款凉糕的生产日期为2009年7月12日,保质期为六个月,而现在过期快半年了;一款大包装的话梅,生产日期为2009年4月,也早已过期;在另外一个货架上,儿童很喜欢的食品小辣条,有几袋的包装已经开裂了,放在鼻子下一闻,一股变质油的气味立即扑鼻而来。此外,十个装的南瓜饼由于摆在货架上太久,隐隐约约还能看到一点绿霉,
却仍然没有要撤下来的意思。
相关专家告诉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农村过期食品泛滥主要由三大原因造成。
第一,由于农村消费能力薄弱,利润微薄,一些大型、正规、集团型超市无意进驻,农村流通领域经销食品的经营主体主要为集贸市场、个体副食品商店、小食品批发部,上架销售的商品也极为低档。加上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卫生质量意识淡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甚至连生产日期都不看,这导致经营者进货时也顺应农村消费的畸形需求,假劣食品混迹其中。
第二,由于农村食品销售流转速度较慢,周转周期过长,存储条件差,变质过期往往成了农村食品的常态,低级的市场业态为假冒伪劣提供了温床,加上消费者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普遍不强,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也让经营者存在侥幸心理。
第三,由于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基层监管人员执法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体制的不科学,使得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农村问题食品泛滥,让农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受害者。
三大原因导致农村过期食品泛滥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