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央企靠山房企“很差钱”?


    2010年8月24日下午3点,国资委召开司局级领导干部会议,中组部在会上宣布,李荣融正式卸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将接任国资委主任一职。8月24日,“铁腕”李荣融的背影烙进国务院国资委的大门。在这里,这位精神矍铄的央企管理者度过了7年“主任”时光。新老主任的交替,正值新一轮央企重组。随着上述人事任命正式宣布,国资委正在带给公众一种新的期待。

    就怕李荣融。”这是常挂在央企老总们嘴上的一句“戏言”,李荣融也因此获得了“铁腕”称号。李荣融出生于1944年12月,是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的 “第一任主任”。关于他的故事,国资委的员工们一直都喜闻乐见。大家都不习惯称呼李荣融为李总,而是更乐意直呼“主任”。8月18日,16家央企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成立电动车产业联盟。7月23日,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今年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内,这个目标不动摇。这是国务院下达给国资委的考核任务,必须在今年内完成。基于此,今年内123户央企中至少23家将被合并重组。如此巨大的重组决心,让业界看到了李荣融“铁腕”风格的核心一面。

    李荣融对于央企踢进“世界杯”的鞭策。虽然有30户央企进入了世界500强,但是打得响的知名品牌一家也没有。央企不仅要做强做大,更重要的是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但是我们离这一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央企的目标是“踢世界杯”。在铁腕政策的业绩考核压力下,李荣融和他所掌舵的国资委,被染上了浓浓的传奇色彩。在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196户央企老总逐个签订了年度业绩“军令状”。随后几年,每次有央企被合并重组,由于涉及老总升降级,李荣融总被推上风口浪尖。但是,李荣融顶住压力挺过来了。一位央企副总坦言,很难把李荣融请到饭桌上,找到他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去他办公室面谈。

    2010年8月初,远洋地产参加了北京CBD核心区12块土地的招标,此前,远洋地产曾被质疑为上述12块地中“中服地块”的内定人选8月4日,远洋地产首次进军上海,以19亿拿下上海两块地块,楼板价均超过20000元/每平米。从2007年杭州地王,到今年北京大望京地王和上海罗店地王,折射出远洋地产近几年来高价拿地的现实。虽然李明成功的资本运作战略为远洋地产赢得了大量的现金流,但激进的举债拿地也让远洋面临着长期隐忧。失去央企靠山,远洋地产将如何面对地王带来的资金困扰?

    远洋地产逆势凶猛买地,远洋地产首涉上海即19亿拿地王 楼板价达2万余元。在现场无人竞价的情况下,远洋地产旗下的北京远乾置业有限公司一举获得上海罗店新镇板块F1-4地块和F1-6地块两幅高端居住用地,总价为18.998亿元,楼板价均达到2万余元,成为该区域新的地王。

    这也是远洋地产首次涉水上海房地产市场。望京地王退地风波:远洋地产称已付清地款。3月15日,远洋地产以40.8亿元竞得朝阳区崔各庄乡大望京村1号地,可售部分楼面价高达2.75万元/平方米,成为北京新的“单价地王”。5月初,望京地区的新盘出现“低价”开盘,远远低于远洋“地王”的楼面价。也正是如此,有关远洋“大望京‘地王’要退地”的消息在业内流传开来。

     业绩向上,利润向下,远洋资金链隐忧。远洋地产逆市扩张,背债百亿。多个"地王"烫手 或面临资金链困境。远洋地产2009年年报披露,该公司两年以上的借款高达101亿元。但即使有如此高额的债务,远洋地产仍然心存扩张。7月份,远洋地产在海外融资,发行9亿 美元 的可转债。

    7月份所融资金正是用于接下来的土地扩张。负债激进,远洋地产业绩向上,利润向下。在销售业绩大幅增长的时候,该公司实际获得的利润却下降了。远洋地产披露的数据显示,2009年该公司毛利为26.57亿元,比2008年下跌6%;而2009年的毛利率则从2008年的43%,下跌了13个百分点至30%。

    中远集团退出,中国人寿不会接盘,投靠中化集团?中远国际将采取配售或者公开市场方式进行出售,但对于谁会来接手远洋地产16.85%的股份,中远国际称,预期买方及最终实际权益人将为第三方。这表明,远洋地产大股东中国人寿将不会接盘。远洋地产去央企化隐忧,之前中远与远洋地产毕竟属于利益联合体,在远洋的开发过程中,会有资源上的支持和辅助。

    所以在分析实力的时候往往要看背景。央企中远如果退出,对于远洋在行业内的高度可能会有所削弱,远洋雄厚的资金实力今后也可能会减弱。今年3月份,远洋地产的高层领导团队经历了一场“大换血”。曾经的母公司中远集团“老臣”李建红辞职,李明接任董事会主席之职,似乎就已经为中远的退出埋下了伏笔。而去央企化之后,远洋地产下一步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