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开放 已经三十多年,取得的成就世人瞩目。
如果进行阶段划分的话:以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前十年的技术和制度体制的引进模仿为标志的改革开放为第一阶段,那么从本世纪前十年之后的三十年至五十年,将是技术和制度体制的自主创新为标志的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中国还可以从世界各国的现有经验和资源中借鉴和获利,那么第二阶段的改革开放更多地靠我们自己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需要眼睛向内,培育内功,强身健体,成为一个技术和制度都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
具有内功的前提是要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直面难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有找准,如何解决问题。中国人爱面子几千年,通畅是回避问题。要知道,只有直面问题,才是真正爱面子。回避问题的爱面子最后就是被动挨打,就是落后到自取其辱。当代中国人应该是爱谈问题,爱直面难题的一代。
改革开放新阶段需要直面那些问题,需要解决那些问题?
一是新生财产权与传统行政权之间 的矛盾。自从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为民众财产权正名,民众个人财产权和公共财产权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权利诉求日益普遍。但是传统体制延续的高度强势的行政权利的惯性不能适应新生的民众财产权诉求,还没有找到传统行政权适应财产权转型和新生财产权依法运行相协调的制度渠道,产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典型的是业主自治的艰难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的虚置。这是群体事件频发的根源。
二是市场经济运行和社会创新创业合作产生的自治组织与自上而下等级组织的统一稳定之间的矛盾。经过三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大量的社会自发组织已经产生,民众个人维权对组织的诉求也日显紧迫。而显性的自上而下等级组织如党政和隐形的自上而下等级组织如工会不能及时呼应民众的维权要求,支持民众自治组织产生的法律滞后,传统的组织形式在不能适应新组织形式的产生而忧虑于稳定的破坏,将维稳与新组织产生相对,反而加剧不稳。而一些极端新组织也确实加剧不稳。组织结构之间有一个不良循环存在。丰田和富士康事件是信号。
三是脆弱的资本强势与弱势的劳动者焦虑的矛盾。中国的资本力量强势却脆弱:植根于粗放型重化工或房地产等虚拟产业,而不是技术创新的产业根基脆弱、游离于体制转型真空的制度正义脆弱、人文关怀缺失的社会认可脆弱,所以没有安全感的资本力量脆弱,投资移民是例证;而资本力量长期压制和供给大于需求的人口劣势使劳动者弱势明显,但是过分弱势的一盘散沙的无序组合可能会导致地基坍塌,弱势劳动者的焦虑没有正面谈判救济时会引发极端病症。通钢事件、民工开胸是极端例证。
四是依赖于行政垄断及衍生的关系垄断的既得利益与社会平等竞争期盼的矛盾。转型期的行政依附产生大量的垄断利益,滋生既得利益集团,从产业垄断还是金融垄断、资本垄断、地产垄断,甚至干部选拔、公务员考核使人们对公共利益的代理公正性产生疑虑;大量无权无势小人物对平等竞争的期盼产生的痛苦感蔓延。中移动中石化的巨额利润与国企上交利润不到百分之十的现实冲击人们的神经,民企36条实施的困难正在消极影响人们对自主创新的热情。饭后茶余的提干有人比有能力重要的普遍认可、年轻人对关系的崇拜、对国企就业依恋,可以侧面验证。
五是政府强力的速度效应与财富效应与创新需要的社会草根培育的矛盾。政府强力创造的GDP速度和政府财政的增长速度热效应对中国发展有正面效应,但是两高一低的负效应随处可见,而产业转型,结构调整需要政府行政强势转型为法治政府,法治政党。草根创新开始的弱势需要政府呵护,但用时较长,且政府不太获利,可称为冷效应。房地产,重化工却用时短,获利快。政府热衷于城市房地产经营和招商引资的经济人角色突出、大规模基建动力和会议经济轰动动力可以诠释。
六是一把手惯性与民主法治建设的矛盾。权利过于集中,尤其集中于一把手,是邓小平一直想解决的问题,但是至今没有根本改观,一把手造成的腐败愈演愈烈,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倾向制约改革开放。民众对监督政治家、对公共财产的参与知情诉求强烈。但是单靠党的文件搞基层民主没有实质进展,法治建设如何从上做起,是个难题。各级干部的腐败窝案冲击普通民众的心理底线。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大案要案过多是事实。
七是地方政府的活力与中央权威的矛盾。财政体制中的事权与财权的不均衡,对地方政府财力的限制中央政府的行政统一调度之间不均衡,人权财权高度集中的体制如何与财权与事权的相统一?
八是传统体制中的意识形态的转型与市场经济价值信仰缺失之间的矛盾。旧理念已经被人民抛弃,但是新的民族精神如何建立,在没有共同宗教的精神世界用什么协调民族灵魂。让人民富裕的同时具有完善的公民人格?现实中左的思潮存在,而市场又充满了唯利是图,精神信仰缺失,低俗泛滥并存。
九是学习外国经验与自主图强的矛盾。崇洋媚外与自满于中国模式并存。租用外国人招商是崇洋媚外的例证,金融危机之后对转型期中国模式过多赞誉,甚至对中国极左体制过多赞誉,以至于对千年封建制度过多赞誉是另一个极端。
十是中国在国外高端市场的弱势与内需弱势并存的矛盾。解决国外低端市场的饱和需要内需,而内需不足使外向型转型为内需型困难。内需需要社会竞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分配体制的转型,需要时间,科技创新占领国际高端市场也需要时间,国际竞争给我们的时间有不多。
解决中国新阶段的改革开放难题需要学者、官员、普通民众的共同努力,只有具有共识,就可以解决问题,改革开放从农民承包开始的伟大历史经验证明,深化新一轮改革开放需要新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