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行走“江湖”的柯大侠




图/长江日报 记者 高海燕 摄

人物档案》》
    柯志强,武汉绿色江城环境文化发展中心项目主任。许多环保志愿者,称他为“柯大侠”。

    2003年9月15日,他发起“绿色环保万里行”活动。此后5年里,他驾车走遍了全国500多个城镇,行程8.6万公里。2008年7月,他抵达北京,将一份盖满150多枚市级环保局印章的绿色中国地图,以及沿途收集到的环保资料送到了国家环境保护部。

    2009年,他发起“行走江湖”的环保公益活动,对武汉主城区33个江河湖泊进行了现场调研,1000余市民参与,行程200多公里。今年,“行走江湖”走进了宜昌三峡。未来,此活动还将走入“1+8”城市圈,走向全国,走出一个公益品牌。

 

身在福中不知福

    湖是有生命的。柯志强与他的团队,守护着这条湖泊生命线。

    “很多武汉人,是不懂湖的。”去年,柯志强发起“行走江湖”活动,分10期徒步调查武汉主城区的江湖湖泊,并邀请水资源专家现场解读。10月31日,由市民评选出武汉最好的、最差的湖泊分别是后襄河、巡司河。此类湖泊“选美”在全国尚属首次。而这一结果,恰好在去年“世界湖泊大会”之前一天发布,轰动江城。此后,柯志强将一份数据翔实的武汉湖泊的调查报告,递交给相关职能部门。

    柯志强认为,与缺水城市相比,武汉的水资源丰富,而武汉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么好的水资源,突然就没了。违建填湖,是导致湖泊消失最为严重的因素。有些湖泊,成了开发商的“后花园”。此外,在调查中,生活垃圾也是污染湖泊的重要源头。
   
湖不是“少数人”的

    有些湖,变成了池塘。这是柯志强对武汉的湖的最深印象。

    在去年的“行走江湖”中,柯志强在沙湖边竖起了一块红色提示牌,上面写着“保护沙湖、严禁填湖”。“沙湖、晒湖、黄孝河、野芷湖等,建筑垃圾、填湖等现象比较突出。”柯志强说,湖不是少数人的,而是多数人的休闲场所。

    “武汉的湖,问题还很多。武汉,还没有醒悟。”柯志强批评,“看着围湖乱开发,我就有气。”

    根据2002年《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规定,“对填占、侵害湖泊者,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于此规定,柯志强认为,“1万到5万,这样的处罚力度太轻了,太小菜了,他们这些人有钱。”
   
护湖“全民运动”

    没有水,生命不能延续。最近两年,武汉陆续出台了有关湖泊治理的条例与法规。

    今年6月颁布的《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规定,“湖泊周围30米内不准搞开发。”

    对此,柯志强认为,30米“警戒线”,距离湖面还是太近。最好的距离,是50米到100米。

    对于市民、政府职能部门与开发企业,如何良性互动保护湖泊?柯志强表示,护湖单靠政府,也是很难的。护湖,是一场“全民运动”。
    他认为,公众应该意识到湖是武汉最大的优势,意识到湖的优越性。湖边的社区居民,要像爱家一样爱湖。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合法开发。相关职能部门,在发现问题后,加大湖泊治理与保护力度,与科研院所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民间环保组织,做好政府与公众间的桥梁。
   
对话》》
Q: 在你“绿色环保万里行”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A: 水污染,触目惊心。很多城市严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水污染太可怕了。

Q: 目前,有些湖泊是采取抽干湖水、清淤的方式进行治理。你怎么看?

A: 这种方式不能持久。湖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采取“边保护,边治理”的新路。治湖,也需要前瞻性。

Q:你会购买湖景楼盘吗?

A: 目前,还没有考虑过。有些湖景楼盘,湖水都是臭的。以现在的破坏与污染速度,这样的湖景楼盘,倒不如不买好。

 

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