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经面对记者的提问,详细的介绍的自己是如何选择股票的。下面,就是巴菲特选择股票的基本方法,或许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读来也不无启发,特别是对于那些面对越来越多的股票(目前沪深两市已经有近2000只股票,而且还在快速的增加,相信要不了多久三千只,四千只,甚至五千只股票也会很快就看到),不知道如何选择,不是手足无措,就是跟踪市场的热点而追涨杀跌,其结果却总是辛苦换不来好的业绩的投资者,更应该细细的体会巴菲特的这一选股原则。
巴菲特说,他只喜欢他能够看得懂的生意,按照这个标准,他就能够排除掉90%以上的公司;此外,他认为,他所中意的公司的生意外面还得有个城墙,居中是价值不菲的城堡,城墙外面最好再深深的护城河,如果护城河里面再有凶猛的鳄鱼在里面游荡,那就是绝顶的好公司。
巴菲举例说,在三十年前,柯达公司的城墙和可口可乐的城墙是一样难以逾越的。柯达向你保证你今天的照片,20年,50年后看起来仍是栩栩如生,这一点对你而言可能恰恰是最重要的。30年前的柯达就有那样的魅力,它占据了每个人的心。在地球上每个人的心里,它的那个小黄盒子都在说,柯达是最好的。那真是无价的。
当然,现在的柯达已经不再独占人们的心。它的城墙变薄了,富士用各种手段缩小了差距。柯达让富士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一个一直以来由柯达独占的位置。于是在人们的印象里,富士变得和柯达平起平坐起来。
但是,与之完全相反的是,可口可乐的城墙与30年前比,变得更宽了。你可能看不到城墙一天天的变化。但是,每次你看到可口可乐的工厂扩张到一个目前并不盈利,但20年后一定会盈利的国家或者地区,它的城墙就加宽些。企业的城墙每天每年都在变,或厚或窄。10年后,你就会看到不同。
此外,巴菲特选择购买的公司的时候,最看重的还有公司的管理层,所以,我们看到巴菲特每购买一家公司,基本上都会附带一个条件,那就是现有的管理层必须答应继续长期为公司服务。巴菲特说,他给那些公司经理人的要求就是,让城墙更厚些,保护好它,拒竞争者于墙外。他终生所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企业。那么这样的企业都在做什么生意呢?我要找到他们,就要从最简单的产品里找到那些杰出的企业。对于他不熟悉的行业,无论其多么的诱人,巴菲特都坚持不为所动,一直牢牢的坚守自己的原则。他曾经解释过他为什么始终不投资技术公司的原因,他说,因为我没法预料到10年以后,甲骨文,莲花,或微软会发展成什么样。比尔·盖茨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生意人(两人还是一对深厚的忘年之交),微软现在所处的位置也很好。但是我还是对他们10年后的状况无从知晓。同样我对他们的竞争对手10年后的情形也一无所知。
虽然我不拥有口香糖的公司,但是我知道10年后他们的发展会怎样。互联网是不会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方式的,事实上,没什么能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方式。会有很多的(口香糖)新产品不断进入试验期,一些以失败告终。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你给我10个亿,让我进入口香糖的生意,打开一个缺口,我无法做到。这就是我考量一个生意的基本原则。给我10个亿,我能对竞争对手有多少打击?给我100个亿,我对全世界的可口可乐的损失会有多大?我做不到,因为,他们的生意稳如磐石。给我些钱,让我去占领其他领域,我却总能找出办法把事情做到。
这样,我就能看清这个企业10年的大方向。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是不会买的。
这对于我们那些总是盲目追寻市场热点,但总是后人一步,时时碰壁撞得头破血流的投资者有一些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