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导师带47个博士生“不是传说” 刘效仁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光礼的新书《中国 博士质量调查》显示,全国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名,但大部分博导认为适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名。大多数博士生已成为廉价高级劳动力,导师则是老板。以至于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如此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全国在读博士生人数10年来虽然增加4.56倍,但5%的用人单位认为质量整体上并无进步,甚至有下降趋势。( 2010年8月25日 长江日报)
博士学位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正因此,美国的 博士是世界上较难获得的学位。从学年上看,无论是在名校或是一般,其理工类博士要取得学位通常需4至6年。人 文类的 博士学位通常需要8-9年,一名中国学生在美读 历史学 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历史,通常要先学习日语,然后在日本呆上3年左右,了解日本及历史才能做相关研究。另一大特色即是博士作业量大,容不得不做抄袭。作业往往经过教授精心设计,以通过大量的基础能力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催生变化。(2010年7月22日 新闻晨报)
更值得省察的是,虽根据专业需要,所带的学生几个或十几个不等,但导师无论怎么忙,除了帮助学子编制课业计划、专业设计,都会抽出固定的时间来与研究生“交谈”,交流探研。学生比较多的导师,每个月(甚至是每周)安排专门的时间,每次交谈时间少则1小时,多则几个小时。就某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不管问题多么“幼稚可笑”,导师都会“不厌其烦”的给予解答,绝不会因“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我,自己看书去!”而中断交谈,更不会做甩手掌柜。
还记得去年初曾身陷”论文造假门”、75岁高龄的院士、浙大药学院院长李连曾发表声明称,贺海波“如何剽窃、造假、投稿等,事先我一无所知,直至最近被揭发后我才知道”。坦言其在北京中医研究院供职,做浙大药学院院长是兼职,“另外呢我已经75岁了,老这么来回跑也跑不动了,所以最后呢我每年去五到六次,只能对这个药学院的教学科研等大的问题管一下,至于具体研究生的工作根本没工夫管”。(2009年2月5日中广网)“根本没功夫管”,发即使再牛的导师,也带不出好学生。
在美国,导师在录取学生时权力很大,“说话算数”,不像咱们“八个教授也录取不了一个国学‘天才’”。尽管如此,导师们却并不敝帚自珍,而对学子要求甚严,无情淘汰。统计数据显示,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著名学院,博士的平均毕业年限往往长达6至10年,淘汰率在20%-30%之间,有的高达40%。既彰显了导师们的铁面无私,又让学生始终保持了一颗儆省的心志,不至于偷天混世,从而确保了教育的质量。与此相比,我国由于考核制度不健全,博导指导学生质量的高低,并不影响他们的利益。相反,多招学生却能为个人带来各种好处。自然是,“多多益善”,却不管质量优劣。近4年来,南开大学博士生淘汰人数占6%至 10%不等,已经闹的满城风雨,怨声载道(2009-11-13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不得不拿出版面,予以讨论,拨乱反正。)
这也就很好理解,虽然目前中国年发表论文数仅次于美国,但法报文章分析认为,把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一联系起来,中国仅相当于美国的53%。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生产的科技含量不足美国的一半 (德国相当于美国比例的127%、法国相当于美国的123%)(2月1日 新华网),惶论诺贝尔奖了。其间的巨距,就与博士教育的优劣有直接关系。可要改变博士教育“大跃进”的格局,委实急待制度的创新矫正,比如实行宽进严出,而美国无疑是面明镜。
http://news.sohu.com/20100825/n274446614.shtml
http://edu.sina.com.cn/a/ 2010-07-22 /1438191064.shtml
http://www.cceschool.com/n0cgkt/index.asp?clbs=3cyrpw&id=26859
通联:安徽省砀山县道北东路45号刘效仁,235300,电话,05578038857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