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林文艺散论


张修林文艺散论

 

 

67  

意识起源于生命,一切意识,实则生命意识。人类活动的现象,或者说活动的一系列过程,都是生命的必然结果,都是一个个完整的、由生命意识支配的生命事件。

 

68

据说娱乐明星分什么实力派和偶像派,我想,我们的诗人也差不多,也有实力派,不过,可没有偶像派的,因为诗人的特长不是脸蛋,那怎么办呢,于是就打闹,弄出个打闹派来;与娱乐明星不同的是,我们的诗人脸皮实在要厚一些,除了这两派,还有一派,叫做跟屁虫派或者马屁派。

 

69

中国历史上最极端、最前沿的诗歌艺术流派非非主义,自1986年横空出世。非非主义出现以来,以其鲜明的立场、独立自由的文学艺术和思想精神,冲击着既定的黑暗、价值和秩序,它不仅有力地传承、发扬了新文化运动精神,而且,它如同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现代的地位一样,在当代中国扮演着思想启蒙者的角色。可以说,非非主义的理论和作品,在人性解放、个性张扬、民主意识和自由精神等方面,都有着实质性的突破。在上世纪的岁月中,由于众所周知的恶劣的社会处境,在既定意识形态强力控制的现实下,非非主义不可能与旧的价值秩序彻底决裂,它以诗歌而且仅仅是严格以诗歌的面目呈现在中国这个世界上独特的、深受几千年思想禁锢和专制统治的广袤大地上,尽管如此,非非主义的影响,仍然突破了诗歌、文学的界限。在一定意义上,非非主义的文本,代表着当时中国本土自由思想和精神的高度。

 

70

一种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一定的思维方式及社会态度开始形成。从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的改变入手,文化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潜力。对既有文化所持的态度,与这种文化自出现以来是否一直保持开放和活力有关。如果,一种文化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能得到批判性地继承,那么,对这种文化的反击无疑是次要的,反之,如果这种文化长期以来得到盲目扩张与推崇,那么对这种文化的反击和改造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任何文化都是局限性的文化。

 

71

自然的神秘基于人对自身的神秘。如果,人能真正从本质上理解自身,那么,自然的实质也就随之迎刃而解。

 

72

几千年来,中国只有政府,没有国民。

 

72

只有专制的政府,才痛恨进步的文明。

 

73

汉语诗歌在当今依然存在着对抗关系。我认为,这主要是观念或者意识方面的对抗。这种对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自然性对抗,即诗歌观念或意识在传达与接受方面的对抗,而主要的是文化性、历史性对抗,即与社会历史积淀的对抗。

 

74

有人认为汉语语言存在着被西方淹没的危机。我认为这样的危机并不存在。任何语言本身都有着自足、封闭的特性,汉语言更是如此。语言总是比政体、国体稳固得多。语言本身作为民族的坚强象征,它的丧失必然同步于民族的丧失。其实,西方式的语言方式不可能,也并没有解构汉语,而主要是汉语本身的自我解构。语言同文化一样,自身既有封闭特性,又有开放特性。如果在汉语言的开放过程中存在着西方式的语言关系,那我认为,这仅仅是汉语言自我解构所借用的外在手段。诗歌行为的动机并不在于拯救母语,而是改善母语,并以此融入改善民族生存的状态之中。

 

75

当今女性诗歌似乎已经成为了性压抑与肉体爆裂的代名词。

 

76

海子、顾城、戈麦等都采用了自杀这样的方式,但我认为,在坚持自由精神写作的诗人中,无疑活着坚持到最后的更伟大一些。

 

77

第三代诗人们破坏着中国诗歌的传统,主要着力于对朦胧诗的反动。第三代后大体有两种流向,一是加剧第三代的所谓先锋意义,二是转向诗歌本体精神的建设,但解构都是他们共用的手段。

 

78

有人说“诗歌到语言为止”、“到文字为止”,与其这样,还不如说“诗歌到诗歌为止”。

 

79

于坚曾提出“拒绝隐喻”的主张,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恐怕目前来讲,只有神仙才能从根本上做到。

 

80

“人类意识”当然是诗人应该追求的高度,它起码比“乡土意识”、“国家意识”高级,如果不存在“宇宙意识”,那么,它就是最高峰了。

 

81

在某种程度上讲,诗歌只是一种抗争性的预见。

 

82

中国第三代诗歌,作为先锋诗歌的一个发展阶段,喧嚣而生、暴疾而殁。其社会意义或许在于表现了一种诸侯争霸的局面,而其在于文化艺术方面的意义,用一句口号表示,则是“破坏破坏再破坏”。

 

83

怎样缓解自我与现实的紧张关系,这是每一个自由作家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84

对于创作者而言,语言具有此在性。它并非已在和将在,而是此在。它只有现在时,没有过去时与将来时。

 

85

美可以以其高贵的姿态迎来一片渴慕的、不满于现状的求知欲的目光,但同时因它自身的脆弱而沦为某种借口或是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手段时,它也会导致疯狂和毁灭。

 

86

在某些时候,趋和的顽固和对其否定的危险将迫使一个人改变异于大众的立场。

 

87

很简单地,我们能够发现美具有自我调节作用。这是一种动态的描述。

88

 

美是求知欲作用于现实和精神的一种体现。或者说,是超越自身和沟通未来的手段。

 

89

形式,它绝不会独立存在,或者说,不可能存在没有目标的形式。就像动机,任何动机都必然为着某种目的而出现。形式就是一种“动机”,一种艺术家为达到某种艺术目的而使用的方式。

 

90

自然科学是一些具体和细致的科学,或者说是一些局部的、微观的科学。它关注物象的局部。不过,它可以为社会科学提供一些用于分析的技术手段。

 

91

历史学家通常所犯的错误是,把自己当作历史的一部分。作家可以而且时常将自己当作文学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于历史学家而言,这是一种最危险的方法。

 

92

历史就是发生。只有发生过的事件才能称为历史。

 

93

历史是不能复现的。它只是一种临摹性的记录和推测。或者说,它只是社会逻辑和心理逻辑在过往时空中的实现而已。

 

94

美学是心理生成的产物。它的客观性只是体现为心理的内在逻辑性和真实性。

 

                        1992-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