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目标


同事的女儿高考分数的确不低,以至于所在学校要保送她读N大学,可被她一口回绝。她说她只认清华。

  眼看进入8月,许多同学都按既定志愿选择了学校。可她还固守不移,就这样与自己设定的目标对峙着。

  同事着急,逢人诉苦,四处讨法。

  得一先生指点,说:“选择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大学即可。”

  好几天都没和同事联系了,也不知道他是否遵从了先生的意见。但我觉得先生的确高见。

  记得法国一家报纸曾经刊登过一个问题:“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这家报纸最后收到数以万计的答案,人们纷纷论证自己的选择,有的甚至写出几万字的论文阐明为什么应该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而不是凡高的《向日葵》,或者为什么是《向日葵》而不是《岩间之母》。众人相持不下,谁也不服谁,直到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说:“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为什么呢?他的解释是:在失火的情况下,到处是浓密的烟雾,你根本无法看清哪幅画挂在哪儿,如果你冒险进去找你心中认定的那幅,很可能的结果是在找到那幅画之前,你自己已经葬身火海。而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虽然不是最有价值的,但却是最可行的。再说,一幅画只要能挂在卢浮宫,就说明它怎么都差不到哪儿去,尤其当其他的画都化为灰烬以后,这一幅即使再普通,也会变得不普通不寻常。

  好理智的抢救!这与前面先生说的“拿得起、放得下”如出一辙。

  不错,想成功就要坚守目标。但生命却犹如一场正在燃烧的大火,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看能不能从里面抢些什么出来。若这也舍不得、那也放不下,左顾右盼,贪大求多,恐怕只有葬身火海的份了。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没有必要执迷不悟。要知道——迷则乐园成苦海,悟则苦海变乐园。人只有掌握自己,才能解放自己。选择拿得起、放得下的目标,就是说所选目标与我们的心力相当,不至于让我们气喘吁吁、苦不堪言。面对人生的熊熊大火,哪允许我们稍有迟疑?为不落个两手空空,赶紧抢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目标出来吧。

  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