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西宁打的难系列报道


  编者按:每天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期间,面对浩浩荡荡的出行人流,总觉得现有出租车难以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甚至有些时候,能打上一辆车,也成了一种奢望。打的难不但严重影响到市民的正常出行,而且也遭到外地游客的频繁投诉,从而影响到夏都西宁的城市形象。打的到底有多难,8月24日起西宁晚报连续关注西宁打的难问题。

  打的太难很多市民等不起——关注西宁打的难之一

  “上下班高峰时间等一辆出租车少则10分钟,多则20多分钟甚至半个小时,打的有时候还不如坐公交车快。”市民高先生说起打的难真是一脸的无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与高先生有相同的感受,在上下班高峰期和恶劣天气、节假日等期间,打的已成为市民出行的最大难题。

  8月23日早上,要去参加会议的王先生在南关街足足等了20分钟,才等到一辆出租车,本想赶时间去参加会议,没想到因等车却导致开会迟到了10多分钟,面对领导的批评,王先生无奈之余只好向本报诉苦。无独有偶,当日早上记者接到采访任务后,为了赶时间去打的,到师大门口却发现,在这里等车的已有10多人,一辆空车驶来还没有停稳,四五个人就同时围到出租车跟前,面对好不容易才等来的空车谁都不肯让步。最后,记者也因为花太长的时间等车而遭遇迟到。由此看来,市民反映的在特殊时段坐公交车比坐出租车快并非夸张。

  当日,记者就打的难进行了采访,几乎每个受访的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打的难这一不争的事实。“现在打的比登天还难,如果不是有急事,我是肯定不会坐出租车的。”在南大街等车的王先生一边告诉记者,一边焦急地等车,在车流中,出租车前那块红色的“空车”标识,成了他此时最大的期盼。中午12点下班时间,记者在五四大街、新宁路、胜利路等路段采访时看到,路边等出租车的市民处处可见,而马路上的出租车几乎都是满载而行,一些市民为了打的站在行车道上不停地招手,也影响到道路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随着市民出行和外来游客的增多,打的难现象越来越突出,花长时间等车不但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出行,而且也给外地游客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每周百余个投诉带来的尴尬——关注西宁打的难之二

  因为打的难和出租车司机频频拒载,市民和外地游客对出租车服务投诉一直居高不下。记者从市运管110了解到,工作人员每周能接到200多个投诉电话,其中拒载就超过100个,最高时每周竟然达到150个。如此高的投诉量,给这座城市增加了几分尴尬。

  在市运管110值班室里,关于出租车投诉的电话不断打进来,“就因为我多带了个行李包,路过的出租车都不理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下火车已经等了半个多小时了,没想到在西宁打的这么难”……工作人员不断耐心地向投诉人解释着。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8月20日下午,她要送朋友去火车站坐车,但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马路上却拦不到一辆出租车,眼看着发车时间快要到了,王女士和朋友无奈之下只好拉着行李箱边走边堵车,步行一公里多才终于拦到一辆出租车。据了解,随着高峰期打的难问题的愈演愈烈,出租车拒载问题也随之变得更加突出,每到上下班高峰时间,“加气”、“交车”、“不顺路”等成为出租车驾驶员拒载的主要理由。此外,一些驾驶员见乘客携带的物品多就拒载,拉客挑“瘦”拒“肥”;而在火车站广场周边,很多刚下火车的乘客却因为路途较近而被拒载,这里的出租车驾驶员拉客专挑“长”拒“短”,这给乘客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为打的难而造成出租车频频拒载。正如杨先生所说:“如果客源少,出租车就不会那么容易拒载,按照现在的状况,出租车拒载你之后,向前行驶照样可以拉到乘客。”在高峰期间,沿路等出租车的乘客频频遭遇的是出租车随意挑拣,而坐不上车的乘客只好苦苦再等,这不但伤了乘客的心,也给城市形象抹了黑。

  高峰期打的到底难在哪儿——关注西宁打的难之三

  高峰期打的难不但影响到市民的出行,也成为我市城市交通服务的一道考题。在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和外来游客出行保障。记者采访了多名驾驶员和市民,他们认为多种原因造成市民在高峰期打的难。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名出租车驾驶员和市民,广泛听取了他们的看法。出租车驾驶员王师傅认为,造成高峰期打的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打的的市民多,二是部分路段交通拥堵,三是加气难。他说:“现在打的上班的市民越来越多,很多市民不愿意挤公交车,哪怕多等一会儿也要打出租车。此外,随着西宁车辆的增多,部分道路高峰期交通拥堵严重,这样出租车的周转率也就会降低。”出租车驾驶员杨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我市出租车不分单双号运营,但如果1000辆至1500辆出租车在加气站排队加气,早晨和傍晚高峰时段有不少出租车司机在交车,还有些驾驶员不想在交通拥堵时跑车,干脆去吃饭休息或者保养车辆,以上原因可能会分流我市出租车的整体运力。

  “我认为出租车数量应该存在一个弹性机制,就是应该有进入有退出,长时间保持数量不变也似乎不太合理。”市民赵先生说。他认为,我市的城区面积不断在扩大,大型企业逐年增多,流动人口和外来游客也在大幅增多,但全市出租车的数量很多年没有变过。记者了解到,由于高峰期难打出租车和出租车不愿意去偏僻城郊地区,造成非法营运黑车增多,尤其是火车站和汽车站出租车的紧缺,造成了三轮摩托车非法营运泛滥,给乘客带来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此外,也有市民认为,出租车驾驶员不要在高峰期换班,私家车尽量错开高峰期出行,公交线路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在高峰期缩短发车时间间隔,晚上适当延长运营时间。

  市民纷纷支招如何缓解打的难——关注西宁打的难之四

  本报连续报道西宁打的难后,市民就如何缓解打的难纷纷支招,希望能缓解我市打的难问题,多数市民认为,完善城市公交体系、实施畅通交通是解决打的难的“远水”,但无法解决“近渴”。缓解打的难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出租车数量,减少现有出租车的负担,严厉打击非法营运黑车,保证出租车的利益,并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努力提高高峰期的交通通行能力。

  连日来,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打的难的话题颇为热心,不但积极接受记者采访,更热心于分析打的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受访的市民们认为,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出租车这种快捷、方便、舒适的“车门对房门”交通工具已经从当初“有钱才打得起”变成了“小学生上学都随便打”的大众消费。多数市民认为,我市城区面积增大、流动人口增多,打的的消费人群不断扩大,部分道路高峰期交通拥堵、出租车周转难造成了打的难的局面。市民张女士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打的的人越来越多了,再说我市的城区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如果高峰期出租车向经济开发区或城南新区送一位乘客,来回需要近1个小时,而市区打车的人那么多,出租车肯定拉不过来。”

  来宁旅游的安徽游客张越看了本报的报道后向记者打电话说,西宁市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大量外地游客到西宁游玩,出租车的形象是游客对西宁市的第一印象,因此,搞好出租车服务,不仅要增加出租车的数量,解决“有车可坐”的问题,还要不断提高出租车的服务质量,让游客通过出租车服务感受西宁的服务水平。市民贾先生在建议增加出租车的同时也认为,增加出租车数量对广大市民和整个交通都有利,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增加车辆必然会影响到现有出租车的运营利润,因此在增加新车数量的同时,应减少现有车辆的负担。贾先生说,增加出租车数量后,在高峰期和冬天,对现有出租车影响不大,但可能会在非高峰期增加空驶率,运管部门必须加大打击黑车的力度,净化市场,黑车退出后留下的客源,可以保证合法营运的出租车的利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的难——关注西宁打的难之五

  高峰期打的难不但影响到广大市民的正常出行,也影响到省会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此事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最大程度地缓解我市打的难问题,为广大市民出行带来便利,提高我市的交通服务能力。

  据了解,为保证旅游高峰和省市各类大型活动的交通需求,我市从7月30日至10月31日,取消出租车单双日限时运行的规定,这段时间内出租车全天运营,满足西宁市客运市场需求;同时,交警部门加强疏导高峰期交通拥堵路段,合理配时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提高交通管理能力,避免主要路段和路口长时间交通拥堵;运管部门加强对非法营运黑车的打击力度,维护广大出租车的利益,确保运政110投诉热线全天候开通,严厉处罚出租车拒载、甩客行为,并在出租车驾驶员职业道德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出租车服务水平;要求各道路建设单位加快施工进度,努力采取措施避免因道路施工带来的交通不畅和塞车;继续深入实施畅通工程,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通行环境,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根据道路和客流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部分公交线路及公交站点,为市民提供乘车便利;充分发挥GPS智能监控中心的作用,监控监督全市出租车的运行情况,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和便利的乘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