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重新启行之后,又沿着湖边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终于到了湖的尽头,那个地方可能就是原来被堵塞过的,看上去很平缓,没有一点堤坝的痕迹,只是看到湖水到了这里戛然止住,静止不动了。大巴在这儿折了一个近乎九十度的弯道,沿湖边的一条狭窄的简易泥泞路驶过,。过了这段路之后,车又行驶在柏油路上了。将近中午12时,车到了一个县城,停车吃午饭。路旁是一大片青稞地。由于海拔高的缘故,虽然时令到了八月份,然而这里的青稞穗子还没有成熟,青色一片。
午饭后,又开始出发。去日喀则的这条路上,两边大都是裸露的石山,光秃秃的,山形极为陡峻,车行在山谷间,那山峭立于路边,像一个个高大威猛的汉子,看上去令人生畏。这些山峰就这么默默地静立着,大概从大规模造山运动之后起,亿万斯年,他们就一直保持着那种挺拔伟岸的姿势吧!
驶往江孜的路,一直是下坡。沿途的河谷平缓地带,都是当地人种植的青稞或油菜。油菜花在海拔高的地方,还能看到一片片金黄,越往低处,金黄色越稀少了,到了江孜,油菜花已不多见,见到的是结了籽的满地青色油菜。
快到江孜县城的时候,导游介绍说,大家看到前面那个山头上的碉堡了吗,那就是电影《红河谷》里头出现过的镜头原景,当年英人入侵西藏的时候,就是从印度打到这里的,当地人拿着大刀长矛跟英人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但最终敌不过人家的洋枪洋炮,战败了。
在江孜,我们去参观了帕拉庄园,这是过去西藏农奴主时代帕拉家族的遗物。是现今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庄园。过去的西藏大地上,曾经有四十多座农奴主庄园,但除了帕拉庄园外,其余均毁于文革时期。帕拉庄园之所以能够完整保存下来,是当时这个庄园被用作储存粮食的仓库。
这庄园跟现今的藏民居类似,木石结构。进入庄园内院的大门很低,很小。进到里面,有一个不大的院子周围都是房屋,最高有三层。一层的房屋很简陋,屋顶的椽子都是用弯曲的木棍搭建而成,是农奴的屋舍和马厩。二楼及三楼的正面房屋是农奴主的起居室,建造极为讲究。看完整个庄园,我对农奴主的这种不伦不类的建筑感到可笑。院子大门建的那么低矮,像我168个头的人,都得低头才能进去,可以想见,当年这庄园的主人进出之不便就可想而知了。因为一楼是供农奴住的和养马之用,所以就将院门也修得如此低矮简陋。我想,其用意无非就是靠低矮的院门来折辱那些干活的农奴们,农奴们不配享用阔大的院门。而农奴主尽管进门也要学着农奴的样子才能进去,但到得里面,便可以住在高大敞亮的屋子里。农奴主为了不让农奴们饮食起居有一点舒适,宁可连他们自己也委屈一下也在所不惜啊!
出了这个庄园,便是柏油马路,马路对面就是臭名昭著的农奴院了。进到里面,里面的建筑让我不由大吃一惊。这个农奴院整体看去是个近似长方形的院落,周围由低矮的隔间房子围成一圈。这房子,跟现今农家的马圈差不多,而其建造用料之简陋,难以想像。每一间房子宽和高均不及2米。就这么一点地方,是一个农奴全家的住所。这从每个房子门口的上方即可看出:这个是卓玛家,那个是扎西家,等等。在正对着院门的有一间较大的房子里,我们可以从墙上的介绍中得知,这家房子曾经的主人曾受到过怎样的非人待遇。一年的报酬竟然只有16克青稞!看了这些,你就会感到在西藏的农奴制时代,农奴们的遭遇了。而现在仍流亡在外的达赖及其跟随们,还有支持他们的那些口口声声要维护西藏人权的西方主子们,是多么的伪善,多么的富有欺骗性和是非颠倒的信口雌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