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亦有道,骗可无道?
盛大林
一份盖着红戳,署名为“《中国司法维权内参》编辑部”的“内参”,近日出现在北京南站附近的来京上访人群中。访民们称,只要交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编辑部”就会派记者对访民的诉求展开调查,然后向地方甚至国家分管部委发“内参”,被反映问题的单位也会因此“哀求着要给你解决问题”。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访民们拿到“内参”后,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被反映问题的单位也称从未有“编辑部”的记者到他们那里采访过。对于有访民称拿到“内参”,问题就可被最高院受理的说法,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断然否认,直言其为“骗局”。据知情者称,所谓“内参”,系有人虚构或冒用“维权机构”的名义和公章撰写,以骗取上访者的钱财。(据8月2日《新京报》)
骗财骗色,并不稀罕。生活中,媒体上,到处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骗术也在不断的翻新。但专门设局欺骗访民钱财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为什么骗访民的骗子不多见呢?访民身上的“油水”不多,设局骗财的“效率”不高,肯定是主要的原因。做生意也好,搞欺骗也罢,都要讲求投入产出比、风险效益比。从这些方面考量,从访民那里骗财显然不是好的选择。除了“不值”之外,“不忍”应该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因为访民本来就已经够可怜的了,怎么忍心在他们的身上割肉呢?
看了“内参”骗局,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叫“盗亦有道”,意思是,即使是做贼的,也有他们的“道道”,即“行为规范”。比如,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的侠客,专盗富人的财物而不偷穷人的,或专劫官府的钱粮分给穷苦百姓——“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劫富济贫”的三侠五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艺术形象。只“谋财”不“害命”,是盗贼的一般原则。如果盗贼偷走了穷人仅有的一点财物或口粮,就相当于把这家人逼向绝路,“谋财”实际上就兼具有“害命”的效果——这不仅违背了为贼之道,甚至突破了做人的底线。
盗贼有他的道道,骗子就可以无道吗?穷苦人家的保命口粮被偷走与被骗走,效果都是一样的,甚至骗比偷更加恶劣、更加可恨,因为偷是背地里的,而骗则是当面的。但凡上访者,尤其是那些长期上访、求告无门的老访民,大都是来自社会的最底层,有的甚至已经砸锅卖铁、家破人亡……面对这些无助而挣扎的弱势者,稍有人性的人都会心生恻隐。然而,那些骗子竟然向他们伸出了黑手——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儿都敢为,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呢?
盗亦有道,骗亦讲德。对于那种无“道”失“德”的骗子,理应进行无情的打击。“内参”骗局中的骗子必须到访民中“采访”,所以发现他们的踪迹并不难。希望北京等地的警方密切关注这一新的骗局,最好能让揪出几双这样的“黑手”,也让人们看看那些骗子的心肠到底有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