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aijing.com.cn/expert_article-151321-8841.shtml
赵晓的个人空间--经济学及我们生活的世界
唐骏“学历门”案例初步:事情的始末
2010年07月20日 11:18:37
北科大经管学院中国经济研究组(付维会执笔)
“学历门”第四季:唐骏事件引发大讨论——诚信至上还是成功至上
唐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这样谈论成功与诚信的关系:
记者:关于成功与诚信成功的因素里,学历和能力你更看重什么?
唐骏:当然是能力,不光是我一个人,这个社会90%以上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全世界范围内,大家都不会把学历当一回事,盖茨也好、乔布斯也好,哪怕说美国总统也好,有几个人说他们学历是什么样的?
记者:真诚又算不算一个成功的要素?
唐骏:当然是一个要素,你不真诚就很难成功,如果不真诚的话你根本就做不到这一天。有的人说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靠花言巧语,你可以蒙一个人,那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诚蒙到了别人,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
记者:所以你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真诚的人。
唐骏:当然了,从头到尾我都是一个真诚的人![16]
“能骗到所有人就是成功”,是典型的骗子理论。也可能是唐骏说这话时有他说话的语境,也可能我们将唐骏的本意误解得很深,但从社会学角度而言,骗子理论能根植于一个人的心底,并且能屡屡应验,却也像一句朴实的经验之谈,谁能否认,这不是一句大实话?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个角度的分析。
其一,站在唐骏的角度讲,成功大于诚信。唐骏成功了吗?在外人看来,当然。作为微软中国总裁、盛大集团总裁、现任新华都公司总裁等头衔的主人,没有人怀疑唐骏的个人能力。但问题是,他为什么还要在自传中造假――因为他的自传是一部宣扬成功的书。自古以来,我们尊敬学历高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已经刻在了每个人的骨子里,所以,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文凭,唐骏还是自卑的。于是,他拿起了造假的工具,在自己的“成功学”上增加了一个重要砝码。
其二,站在社会角度讲,信仰学历的粉丝,远远超过了信仰诚信的受众。换句话是说,不是唐骏在造假,而是我们在纵容造假。在笔者看来,唐骏不可能欺骗比尔·盖茨和微软,因为美国不惟学历至上,唐骏欺骗的,只是那些信赖“成功学”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唐骏式的人。所以,更多的读者选择了对唐骏进行膜拜,继而认为他的学历与成功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对于成功的前提条件,真诚、勤奋等美德却不予以考虑。
其三,站在打假角度,每个人都值得反思。注意,打假是方舟子的个人行为,与其他人无关。而在打完假之后,就是一番“破鼓万人擂”的架势,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先前的自己都去信仰成功去了。时代与社会宣扬的是“打工皇帝”的传奇履历,我们也忘记了自己应该坚持什么、蔑视什么。
不得不说,“能骗到所有人就算成功”,是一句真实的社会写照。在这样的黑色幽默面前,整个社会都是唐骏造假的推动者,学历崇拜、功利“成功学”流行、以及我们对名人们品德问题的无从怀疑,都是唐骏话语中的笑柄。一句话,打击唐骏的造假行为,应当像取缔张悟本一样坚决;但之于我们每个人,却也有该反思的地方 [17]。
当事人简介
唐骏:中国职业经理人,1962年生于常州。曾留学日本和美国。有“打工皇帝”之称。唐骏曾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2004年,唐骏以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身份从微软退休,并以260多万股股票期权出任盛大集团总裁。2008年唐骏以身价10亿元跳槽至新华都集团。 2010年,知名科普专家方舟子爆料唐骏学历造假,唐骏随后否认,但在社会上引起反响[18]。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1985年毕业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 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1998年起主要从事写作和网站建设。为中文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担任新语丝社社长。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曾做过报道,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新闻会客厅”、“人物”、“中国周刊”等节目和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福建电视台“新闻启示录”等节目分别做过专访。美国《科学》在2001年8月10日和2006年12月1日曾两次专文介绍,美国《商务周刊》、《圣荷塞信使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高等教育纪事报》和英国《自然》、《经济学家》等国外报刊也做过报道[19]。
------------------------------------------------------
[1] 摘自方舟子新浪微博2010,7,1.20:23
[2] 摘自方舟子新浪微博2010,7,1.21:14
[3] 摘自方舟子新浪微博2010,7,1.22:16
[4] 摘自方舟子新浪微博2010,7,1.22:20
[5] 摘自方舟子新浪微博2010,7,2.15:48
[6] 摘自方舟子新浪微博2010,7,3. 14:07
[7] 网友评论摘自广州日报,2010,7,5
[8]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0,7,7
[9] 摘自方舟子新浪微博,2010.7.6. 13:06
[10] 摘自新闻晨报,2010,7,8
[11] 摘自北京晚报,2010,7,8
[12] 摘自信息时报,2010.7.9.
[13] 摘自中国网,2010.7.16
[14] 以上评论摘自大江网,2010.7.17
[15] 此报道摘自经济观察报,2010.7.16
[16] 以上采访摘自新京报,2010.7.13
[17] 以上评论摘自新闻晚报,2010.7.14
[18] 摘自百度词条
[19] 摘自百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