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的痴狂李荣融之变和未来布局


       2010年8月24日下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综合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包括中央企业负责人在内的会议,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华到会正式宣布了人事安排: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正式卸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王勇接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职务。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电化学工学专业毕业的李荣融正式告别了七年国有资产掌门生涯,正式告别了他七年来经历的中国国有经济乃至整个经济体制变革中的一段非凡、辉煌历程。长达七年的任职期让李荣融成为2003年以来部长级官员中任职最久的人之一。

       2003年那个春天,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李荣融成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央企大管家。痴狂的李荣融在春天里播下种子辛勤耕耘在夏天收获累累硕果:尽管当时阻力重重,尽管一些私交甚好的部长提出了警告,但李荣融坚持“我想我总得跟国务院交账啊,家底不清我怎么能交呢,所以我还是下决心必须做”,最后李荣融经过1年零8个月的清查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李荣融使央企成为最能赚钱的企业,使央企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1万亿元,使央企利润翻了5倍;加强财务监督,特别在2006年制订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2008年李荣融前所未有地在一年内给央企领导上了三次课苦口婆心地告诫中央企业要准备 “过紧日子”、“准备过冬”要“现金为王”(李荣融曾经要求旗下的150家中央企业 “至少要做好过两年从紧的准备”;“很少见到荣融主任那么严肃,说话语气那么重。”一位与会央企负责人回忆说),使中国很多国企安然度过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使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国家电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等40多家大型国企进入世界500强;李荣融积极推动探索和不断完善监事会制度,实现了监事会由事后监督向当期监督的转变;为了防止“另类事件”———2004年中航油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巨亏,李荣融很重视推动已达32家的央企董事会试点;李荣融积极推进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痴狂的李荣融带给我们许多精彩语言:“我的座右铭是‘倾心于事业,敬业于岗位’”;“你再大的企业,老板也是伙计”;“我不怕骂,因为心里很坦荡”;“我喜欢跟高手较量,我认为和高手的较量,尽管有失败、有痛苦,但一定会有提高”;“中央企业还是老老实实干你的本行、干实业,不要‘东张西望’”;“我要求央企现在要冬训,不是简单的熬冬”;“现在的过剩不光是中国的能力过剩,全球能力基本都过剩,那过剩就有问题,谁死谁活?不是你说了算,是市场说了算”;“我们委里面年轻人让我推荐他们看什么书,我说就念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你遇到的事超脱不了这两本书”;“只要那些央企老板睡得着觉,我就睡不着”。

       在痴狂的李荣融看来,中央企业种种毛病根源在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不突出、没有核心竞争力;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确定的调整和重组思路,未来的80到100家中央企业将主要集中在冶金、汽车、重大装备、商贸等21个主要业务板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已圈定军工、国防、重大装备、邮电通讯及石油能源五个关键领域的强势“国家队”,并准备将其中的30~50家培育成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痴狂的李荣融李荣融功成身退之后,其所留下的推进央企整合、董事会试点工作、完善央企公司治理的经验,仍将引领央企继续胜利前行。但央企所造成的“国进民退”因而导致市场竞争机制出现缺陷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央企应当适当涉足高风险高成长领域以适应未来信息化带来的快公司之变,央企应当在国外直接或间接通过投资民企在并购或参股资源性企业和赢利能力强的企业含金融企业中有所作为并实现大的赢利,央企应当高度重视文化领域。

 李荣融(左)和王勇(右)
李荣融(左)和王勇(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