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底公布首批“节能惠民补贴”车型名单至今,已经先后有两个批次,近百款车型入围节能惠民补贴名单。从6月底至今,该政策已经实施近两个月了。相比那些动辄数万元、却有车无市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这3000元的节能惠民补贴确实最贴近普通消费者,政策推出的初期,也有媒体曝光厂商在政策执行时出现的一些问题,那么,两个月后的今天,这一补贴政策对车市造成了哪些实质性的影响呢?
从主流厂商的一些反馈信息中不难发现,下半年推出的这一补贴政策对于售价较低的紧凑型轿车和小型车市场的销量推动作用较为明显:由于节能惠民补贴可以和购置税优惠政策叠加使用,这也使得那些售价在5-15万元之间、排量在1.6L及以下的车型受益最为明显。从部分被补贴车型6月、7月和8月上旬的销售数据看,有的被补贴车型销量环比提升在15%至20%之间,部分原先并不热销的手动档车型也在补贴政策推出后销量有明显提升。
不过,在政策刚推出时,部分经销商和厂商对3000元补贴的发放形式、价格体现、优惠方式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经销商减少了优惠幅度,间接抵消了这“3000元”的优惠额度,还有的整车厂商和经销商拖延优惠政策的实施时间,以减少被补贴消费者的数量。媒体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在7月上旬较为普遍,而到了8月份,随着市场需求增长的进一步放缓,以及5月至7月国内车市连续三个月的环比负增长,造成了不少厂商在终端市场的供大于求,厂商和经销商在3000元补贴政策的落实上,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除了原有的终端优惠,越来越多的经销商也开始将3000元节能补贴作为“营销噱头”之一,和低首付的免息贷款一起,成为今年夏天最热门的新车促销措施。
从目前的实施效果看,节能惠民补贴对1.6L紧凑型轿车和部分1.4LA0级小型车的销量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那些售价在10-15万元的1.6L紧凑型轿车本就是国内新车市场销量最大的车型,3000元的节能补贴加上2.5%的购置税优惠,叠加的优惠幅度在5500-7000元之间,如果再加上经销商提供的终端优惠,不少车型的实际购买价格已经低至去年和今年的历史最低水平。诸如科鲁兹、朗逸等车型目前在市场上的实际售价叠加补贴的话,实际“到售价”已经创下历史新低。
除了入围前两批“节能惠民车型”补贴名单的车企外,还有一些车企和车型也借着“节能惠民”的方式变相优惠促销,甚至一些之前并没有终端促销的车型也加入其中:比如东风标致的408的1.6L车型,尽管没有出现在工信部和财政部的补贴名单中,但厂商和经销商也借着“提前补贴”的名义对旗下1.6L车型优惠3000元,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并赢得消费者的好感。用这种方式进行促销的厂商还包括北京现代和一些自主品牌车企。
值得肯定的是,在下半年车市增长趋缓,环比连续负增长的市场大环境下,国家3000元的节能惠民补贴,确实起到了带动部分有效需求,减缓车市过大波动的作用。这一政策也起到了明显的消费导向作用,对于鼓励消费者选购小排量、小型车方面,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政策推出两个月来,一些进入“补贴名单”的A0级小型车如新赛欧等销量环比增长较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A0级小型车市场的总体需求。
济仁小评:无论是进入“补贴名单”的车型,还是那些“即将”进入补贴名单的车型,笔者认为厂商和经销商都应认真落实对消费者的承诺,保证3000元的补贴金最后能体现在消费者购买汽车的行为中。对于那些尚未入围名单,但已经“主动”补贴消费者的行为,媒体更应该鼓励和正面报道。这3000元的补贴金所带来的市场效应在四季度会变得更加明显,任何厂商和经销商,都不能忽视这一政策对消费者购车倾向的影响。
作者:童济仁
版权声明:本文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搜狐汽车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
童济仁希望倾听您的声音,如任何建议和想法,可以致信:georgeren123#gmail.com(请将#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