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更多的“西雅图”


《环球时报》8月30日特约时评

      因为宜居和产业地位,西雅图在美国被称为科技人才的宝地、高科技人士的梦工场。西雅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是微软和亚马逊的总部所在地,这两大企业对世界IT产业形成了深刻影响。

      微软用操作系统拉近了所有人与电脑的距离,而亚马逊则在电子商务创新之初,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路。在这两大IT企业的影响下,西雅图与硅谷、纳斯达克形成了一个产业大三角;由于IT产业在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西雅图也在产业地位上摆脱了对飞机工业的依赖,转而成为美国IT的三大顶点之一。

      美国的这个西部雨城西雅图,因此被很多中国城市视为榜样。那么,谁是中国的西雅图?

      西雅图因为它的美丽和舒适,几次被评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所以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城市,会是大连、成都,还有杭州。与西雅图类似的,成都、大连和杭州都在中国的IT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中国之前已经形成了IT产业的两极———北京和深圳,谁会是中国IT产业的第三极呢?

      大连是软件外包这一IT细分产业的中心城市,但由于中国的IT产业道路不同于印度,因此软件外包并不能成为IT产业的支柱性分支。成都虽然是西部的人才和文化中心,但其IT发展策略至今仍在探索阶段,对外包、动漫、游戏等领域都有涉及,却都没有占据国内的主导地位,缺乏细分产业的重心。

      中国未来的IT产业重心无疑是在互联网、在电子商务。从这个角度看,杭州因为淘宝的崛起,不仅创造了不同于亚马逊的电子商务中国模式,而且业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核心城市,辐射了全国的电子商务新兴经济。淘宝因为在电子商务模式和技术两方面的自主创新,产生出一个崭新的名词:网商。杭州无疑更像是中国的西雅图。

      西雅图之所以成为美国IT产业的第三极,也因为它与硅谷、纳斯达克在美国IT产业中具有不同的角色。所以要构成中国IT的大三角架构,在角色上也需要有所区分。典型的三种角色分工是:文化的、资本的和经济的。

      作为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北京的互联网地位具有很强的政治和文化性。从门户到搜索,从国家部委、职能机构的公开网站到大大小小的行业网站,北京充分发挥了它在互联网上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而深圳呢?得天独厚的经济特区地位和旨在服务于高科技企业投融资需求和资金渠道的创业板新近设立,深圳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资本创新和引导角色。

      而杭州因为淘宝开创的电子商务中国模式,将在中国的互联网版图上承担着独一无二的经济责任。淘宝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圈,其集群效应甚至可以描述为一个电子商务的经济共同体,从而影响和改变我们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生活。

      最近有一个流行词汇“逃离北上广”。因为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和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曾经的事业天堂一步步接近人才流失的尴尬境地。除了传统产业以外,北京毕竟还有互联网带来的新兴机会,上海、广州就没有这么好的转机了。那么人才未来流向哪里?宜居城市会是首选目标。与西雅图类似,西湖接天的碧莲、钱塘涌动的春潮、雷峰夕照……杭州会是中国人才最乐意迁往的城市。

      作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西雅图在美国代表了选择成为区域性政治文化中心或者金融中心之外的选择模式。按照惯例,高端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投融资环境的改善,这些本来都只是政府需要的经营。而杭州却在马云及其阿里团队的带领和影响下,以企业需求作为引导,以行业地位施加影响,使杭州从一个单纯的宜居城市转变成中国IT大三角中举足轻重的一角。笔者以为,无疑这可以算是政府与企业合作获取双赢的典范。这一点非常值得众多希望快速发展的中国中小城市学习和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瞬雨
技术经济观察家,自由评论人
MirrorCity.net技术总裁Merrinfo合伙人、技术总监


特约评论员:《环球时报
专栏:《
当代经理人》《互联网天地
特约撰稿:中国文化报新财经传媒》《软件工程师》《中国计算机报《投资与合作》《通信产业报》等

瞬雨之友QQ群:8504348-以文会友,以茶代酒
瞬雨微博
http://t.sina.com.cn/soora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球时报》特约时评:

2009年07月16日     虚拟货币:始于网络,止于网络
2009年07月28日     摘下面具:网络色情与色情网络
2009年09月11日     “开心”是第几生产力?
2009年10月22日     煤老板应转向风险投资
2009年10月30日     外包伤害软件业创新力
2009年11月23日     中国汽车能靠“山寨”闯世界?
2009年12月09日    警惕谷歌新形式的垄断
2009年12月22日     别让民间资本总盯着房地产
2010年01月15日    中国也许不需要谷歌
2010年01月29日     中国需要几个迪斯尼?
2010年02月10日     政府采购与软件国货
2010年02月11日    
中国能否打造强大的互联网企业?
2010年03月01日     腾中买马,潜规则下的资本二人转
2010年03月08日     别让产能过剩成为产业发展的漩涡

2010年03月24日     信贷调控是调控房价的最有效手段
2010年03月29日     惠普门与东芝门:应该被“召回”的3·15
2010年04月02日     汽车业不应再沉迷“买整车”
2010年04月23日     高铁之惑——什么才是建设的目的?
2010年04月30日     微博是一种倒退,而非革命
2010年05月11日     戴姆勒行贿门:领袖的背叛 
2010年05月19日     “新36条”,应避免温州式解读
2010年06月07日     电子商务:《暂行办法》合乎时宜吗?

2010年06月18日     网游产业化之熵
2010年06月24日     发展在线支付,要多支持民企
2010年07月15日     6月买股,12月买房?
2010年07月27日     我们需要两个创业板吗?
2010年07月27日     互联网时代的反垄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