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刚将08年未完成的论文写好,主要是解释一下地区之间存在的腐败程度差距,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好与坏的比较问题。单纯从1990-2004年这一时间段来看(因为2004年之后的数据缺失太多),1996年是一个分界点,1996之前出先了一个较大程度的下降,这里主要是指用GINI衡量的差距,而1996年之后又出现反复的变化,不太稳定。另外,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部分好的地区在变坏而坏的地区又在变好,所以差距会有下降,但这是不稳定的。到了2004年,GINI大约回到了1993年的水平。这说明研究地区差距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表现好的地区可以为表现差的地区提供一些经验,也就是说,在目前的体制下,为什么有些地区做的比较好呢?在模型设计中,我们尽可能引入各种解释因素,包括经济、人口和制度的,考虑到分解技术的局限,我们并没有采用IV的方法,而是将可能的内生变量做滞后处理,并且采用固定效应去估计模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内生性。其实IV的方法也不是非常好,其前提是选择比较好的工具,这是非常难的,相反固定效应从适用性来讲,是较优的方法(这一点得益于和中央研究院林宗弘博士的讨论)。在估计中,我们采用从一般到简单的方法,剔除不显著的变量,最终得到可用于分解的模型,各项检验结果都较好。在分解中,我们利用SHARPLEY分解方法去地区差距进行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是解释差距的最重要因素,而一些制度性因素(如立法、激励工资等)影响相对较弱,不过在制度性因素中,立法和工资激励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上面分析的是相对影响,从绝对贡献上来看,一些制度性因素的贡献率在逐渐上升,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也说明未来的反腐败应该依靠制度完善。
为什么有些地区腐败比较严重?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