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选择
这个苦夏,城淹桥塌、油漫海滨、学历造假、金矿污染、工厂爆炸,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撞击人们的心灵。但两则貌似普通的新闻,同样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
一是微博重新挂上测试版字样,甚至部分门户干脆停止了这项服务。微博测试版一经推出,这种新型的交互平台迅速受到用户追捧,成为用户一个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和互动交流平台。此次貌似细微的变化,引发了围脖用户的广泛议论和担心。
二是谷歌的中方合资公司,已通过工信部2009年度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经历了年初的退出风波之后,谷歌中国年检获准通过,颇具象征意义。无论对于中国用户和中国社会,以及谷歌本身而言,绝对是好消息。
相较于其他重大突发性和常态性的新闻事件,这两件事,表面上只是相关公司的新闻,但某种意义上,却折射出更具有长远意义的影响力。
史有明鉴,制度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推进艰难。而自文艺复兴以来,技术进步的单边突进,已然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声。人类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社会的重大变革都会随之而来。对此,马克思早有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现在,互联网和其他无线即时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扮演类似的角色。
互联网和其他无线即时通讯技术的广泛商业化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既有生态。原本通过传统媒介获知信息的人,开始有了新的信息获取通道,比如微博;原本掌握信息发布权力的人,威势渐消。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新变化,类似唐骏学历造假一类事件的真相挖掘,用传统的方法调查,耗资耗时巨大,会艰难得多;类似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也难免会有被地方利益权力掩盖之虞;而浙江遂昌公安机关网上通缉记者事件,就可能得逞。
不唯如此,类似谷歌搜索引擎技术等被普罗大众广泛使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认知边界,使公众能够更便捷地认识不同的文明成就,了解世界发展的先进技术及制度建设进展,也更容易向世界传扬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世界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再也没有人能像过去般顽固地困守一隅,或以为能独自前行。
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技术的进步,能使我们更清晰地认知自己,科学判断自己在世界文明中的位势,逐渐远离无知者无畏的傲慢与偏见。
毫无疑问,互联网和其他无线即时通讯技术,不仅在传播上,在颠覆传统的秩序和观念上,也迈出了大大的一步,正在成为重塑社会权力架构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待微博这样一种新的交互平台和谷歌这样技术领先的公司的态度,某种意义上表征了一种姿态。
“东方各国人民对我们的技术可能抱有精神上和文化上的保留态度,这对他们自己是一无好处的。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的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早已指出了这一点。
开放胸怀,顺应潮流,迎接挑战,这应该是唯一的选择。
(原载中国周刊2010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