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般的拧性
严辉文
一部成功的影片,是有性格的,行话叫什么来着?拍活了!?
不用说《唐山大地震》,是成功的。票房是成功的,口碑是成功的,连争议也是成功的。成功得都不像冯氏电影了。
曾经,北京那帮文人,不管鼓捣什么都有一种王朔味。小说、音乐、电影,反正他们一经手,就能让人闻到一股痞气。
冯氏电影曾经也算是成功的,简单说,那是京片子文化的成功;曾经是有性格的,不过是王朔式痞子美学意味多一些。
早就有宣传说,这将是一部关于灾难、关于人性的深刻且主流的国产大片。等到坐到电影院,等到以泪洗面很久以后,你发现你已经遗忘了最初想像中的那种“深刻”。
冯小刚似乎刻意回避着一些什么,又竭力想表现出来。这不是一般的困难,也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不外乎要靠特效来表达。地震是够震憾的了,只是我更记住了那天中午漫天飞舞的蜻蜓。很执著,很疯狂,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虽然是用在先知先觉地逃离的场合,但是那性格,你只能欣赏。
蜻蜓如是,人复如是。整部片子都在表现唐山人特殊的性格。你可以说是莫明其妙,也可以说是不可理喻,但你也只能欣赏命运的安排。龙凤胎儿女就是那么执著,拼了命跟命运较劲。缺了一条胳膊的儿子不喜读书,要出门闯荡。有了钱的儿子什么都可以放下,除了寡母的意愿。逃过地震劫难被人收养的女儿,从小就那么有主见。念大学期间不慎怀孕,竟选择坚决退学,就为了那个无法放下不能释怀的无辜生命。
母亲死守着父亲和误以为死了的女儿的遗像,说什么都不愿意有所改变。影片最大的成功或者最大的败笔是母女相见。那么两个犟得十头牛都拉不回的人,将如何和解?只有让大地再疯狂一回,他们居然为母女俩安排了另一场地震。
很奇怪,多年没有见到过(或许是视而不见)蜻蜓的我,最近居然一再有机会在野外看到蜻蜓飞舞。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骨子里还是那么张扬,那么拧。就像是影片告诉我的唐山人的性格,也像是冯氏赋予《唐山大地震》的一种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