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楼市看未来:十年之后


跳出楼市看未来:十年之后

/管益忻

 

十年之后,中国人的人居环境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美国那种“城中有房,城外有家,乡村有别墅”的富人生活方式能否大范围地出现在国人的居住生活之中?

 

时下,很多人的工资收入很难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买一套小户型房子。全视角看问题,已畸形化了的房价,已不再仅仅关系到工资收入,更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危、经济运行,以至政治稳定。也正因此,媒体上有关房地产的报道铺天盖地。从各方豪杰的评论来看,在这个矛盾集聚的争论焦点上,真可谓精论百出,谁说的都特别有道理,但谁要是想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并且说服各个利益群体,则是难上加难。这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大问题,但现实一次又一次告诉你,解决好这一课题实在不容易。观察中国的房地产,或许换个视角能更为清晰,走远至十年以后,放大到国民人居环境,从未来十年、中国的人居环境这个长远、整体的视角来观察,亦见别有洞天。十年以后,中国的人居环境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有学者说:从未来情况看,再过十年,因为城市人口渐少甚至人口零增长、负增长,中国的大城市肯定不会缺房子,普通的低档房会过剩,所以要投资买房,最好选占有稀缺资源的“好房子”。一方面,大量保障房的推出将打击中低档住宅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府不会开发很高端的房给普通人住,经济持续增长,高端住宅的需求还有增加,因此其房价就有继续上涨的空间。他这是说的大城市。那么,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那里人居环境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势呢?

大家知道,按照2009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这一重要任务,同时,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于是,这也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解冻的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并推动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届时,我们必然可见,中小城镇在软硬件设施的配套与完善上将会实现升级换代。

在农村方面,全国各个省区的新农村建设条件正在为农村村民的人居环境的改善设好制度框架,在集中、优化等迁并原则的指导下,日后村庄的空间布局必将更加科学,也更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同时,村民的居住安全、生活有保障、环境以及居住条件都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有学者称,欧美的城市化就是穷人进城富人下乡,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穷人进城富人不下乡。穷人之所以要进城就是因为城里有更多的挣钱机会,而富人不下乡是因为中国(亚洲)的乡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太差。这样,小富进城、中富进市、大富进京就可能成为了中国城市化的一般轨迹了。我想,十年以后的中国人居环境,在形成乡村、中小城市、大城市这样的一个人居梯队之后,各个层级的居住区里,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全部软硬件环境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或许,到时候今天美国那种城中有房,城外有家,乡村有别墅的富人生活方式也许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在国人的居住生活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