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搁浅
自进入2010年春季以后,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但是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还是做好了充分的原料、产品储备,打算在三、四月份卖货高峰期到来之际,率先抢夺市场,实现销售开门红,以弥补前期投入的高额资金,并实现盈利。但是今年的三、四月份到来之后,多数太阳能企业的厂房门口依旧是车马人稀,一天也不见发一车货。耐着性子等到五月份、六月份,销量不见一点上涨,企业内部资金链却日益绷紧。于是,一些资本单薄、后续力量不足的小企业纷纷倒地,做残喘状。
浙江海宁是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企业集群所在,聚集了我国1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不出五十米就有一家的密集度,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然而据记者走访发现,今年上半年这1000多家太阳能企业中有3/4停了产。浙江嘉兴地区的1200多家企业也有93%的中小企业陷入了发展的泥泞期,或完全停产或硬撑着惨淡经营。中国太阳能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仅上半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企业数量锐减1000多家。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刘强预计,今年的太阳能热水器销量增长在15%左右,远低于前几年平均30%的增长速度。更有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的5年里,太阳能制造企业将会从目前的6000多家锐减至300家。
究其原因,一是今年天气灾害频发,三月份本是传统卖货高峰期到来的时间,今年的三月份全国大范围爆发倒春寒,温度骤降,不具备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洗浴的气温条件,使很多消费者取消或延迟了购置计划;二是政府加大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力度,致使购房者开始减少,使得往年四、五月份交房高峰期的城市市场销量大受影响;三是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多是中小企业,甚至有一些是家庭作坊式企业,这些企业本身资金薄弱、技术实力不足,赶上好的市场形势还可以,一旦风险来临,都不具备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2009年太阳能下乡政策一经公布,大批企业将市场转向农村,铺设农村渠道的同时利用各种促销手段抢位抢量,在很大程度上预支了今年市场的需求。
这些企业自身发展遭遇搁浅的同时,对于整个太阳能产业,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部分企业盲目追求销量,不注重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导致后期服务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使消费者对整个太阳能产业产生偏见。尤其是那些破产倒闭的企业,更是将对消费者的服务承诺打了水漂,这将造成一段时间内太阳能热水器质量问题投诉频发。
大企业扩张
与众多小企业遭遇洗牌,被市场无情淘汰的局面形成反比的是,为数不多的大型太阳能企业正行进在规模化扩张的“跑马圈地”运动中。
据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总裁高靖平介绍,目前公司正在布局全国生产基地,海宁、岳阳、淮南、郑州、咸阳、保定、铁岭等基地全部投产后,桑乐将打造出“48小时物流圈”,他们的目标是即使最偏远的村寨,从订货到安装完毕均控制在48小时以内。
四季沐歌则以北京为中心,连接辽宁沈阳、山东兖州、江苏连云港、河南洛阳四大生产基地,筹建西南、华南两大生产基地,被称为“北斗星计划”。四季沐歌也因此完成了产业链的全国战略布局。
除此之外,还有太阳雨、力诺瑞特、桑夏等企业积极拓展全国基地布局,实现了产能大规模增长。另有河北、广东、安徽、云南多省的太阳能企业走出盘踞多年的大本营,进行全国性布局拓展,甚至打破了存在多年的以“京、冀、鲁、苏、皖、浙、粤”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制造区的生产格局。
除了生产规模上的扩张,一些大型企业还通过引进先进生产线、添置高科技设备等行动,不断实现着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否具备与生产能力成等比的市场销售力,有效消化产品,实现资金高效运转,也是这些企业同样面临的问题。通过对今年在市场上保持良好市场增长率的企业进行观察,我们发现,这些企业都在逐步打破传统的产销理念,不断从产品的性能、外观,以及市场的销售策略上寻求突破,通过具有差异化的运作手法,有效吸引消费者注意,并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以变应变
行业洗牌已然来临,太阳能热水器整体市场格局跌宕不安,无论是处在下坡路上的中小企业,还是正在进行扩张的大型企业,都要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突破传统观念,做出适当的改变,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对于中小企业,首先要进行技术升级,打好基本功,确保产品质量。只有树立了牢固的根基才可能谈日后的发展,靠三五个人的力量组装热水器进行倒卖,赚取高额利润的太阳能市场的混乱时期已经结束了,要想继续从事太阳能这一绿色能源产业,就要从头来过,从基本功做起。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性质决定了服务在销售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就要密集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企业服务能力。另外,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作战方式,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展特色化营销。产品方面要注重产品的升级,提取商业化的亮点、卖点,吸引消费者眼球;营销过程中则要建立固定的营销团队,提高团队作战能力。
对于正热衷于圈地建厂,进行大幅扩张的大型企业,要注重外部扩张与内部修炼的相一致。异地建厂,要对新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质量,不能因为数量而降低了产品质量,从而影响品牌。另外,产能的增加需要相匹配的销售力来进行消化,这就需要企业在提高产能的同时,细化各地市场的营销网络,扩大销售队伍。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还要在清醒认识企业本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情况制定相应的建厂计划,切勿盲目扩张以造成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影响市场发展。
总之,大型企业是领导太阳能产业进行洗牌的主导力量,他们将在未来几年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真正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市场化。而中小型企业们,如果在这场洗牌过程中努力“修行”,屹立不倒,也迟到会迎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