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运作应以市场化为先导


    自1998年国内首批五家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基金的发展可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当时不起眼的小角色到如今市场中坚力量的过程。特别是当年招商银行可转债事件以及其后绽放的“五朵金花”,更是让基金赚足了市场的眼球。

    上一轮由股改以及人民币升值引爆的大牛市行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亦是基金大发展的“牛市”。在市场财富效应的吸引下,不仅开户的基民出现爆炸式增长,新基金的发行同样创造了辉煌,百亿基金一日售“罄”的奇迹就是在那时产生的。

    但是,基金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平衡的一面。其一表现在各基金公司发展的不平衡,有的规模迅速壮大,而有的则是踌躇不前;其二表现在不同的基金业绩差异较大,几年下来,有的基金为持有人赚取了数倍的收益,而有的则仍然颗粒无收,甚至于还在面值下苦苦挣扎。

    今年7月初纽银基金公司的成立,使我国基金管理公司达到了61家。而且,纽银基金公司亦是时隔两年之后最新成立的一家基金公司。另据媒体报道,目前仍然有7至8家新基金公司的成立申请在等待证监会相关部门的申批。也就意味着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基金公司面世,同样意味着各基金公司以及各基金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而从基金公司诞生至今,600余只基金中还没有一只基金遭遇清盘之痛。相比于股票市场众多上市公司被开除“市籍”的事实,证券投资基金显然要幸运得多。当然,尽管其中不乏基金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诉求的因素在内,但基金运作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才是其中最大的根源所在。

    基金今年的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31日,规模最小的股票型基金——天治创新先锋的规模仅为3605.76万份,资产净值为4573万元,已经低于5000万元的生存底线。但该基金在4月份神奇地起死回生。而截至二季度末,华富策略精选和天治创新先锋两只基金又出现在生死线之下,基金资产净值分别为为4808万元和4967万元。两只基金的“生死”问题无疑牵动着其持有人、相关基金公司以及整个市场的神经。

    鉴于基金公司本身的利益,其显然不愿意看到旗下基金被清盘,但从基金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一些不能为持有人带来回报却只顾提取管理费的基金,与其让它苟延残喘,倒不如让其清盘。一方面可以对现存基金产生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无形中可迫使其它基金更好地为持有人理好财。

    中国证监会不再允许新发行基金延长发行期限,以及各大银行约定拟集体放弃对有清盘风险基金“救援”的消息,不啻于向各基金公司敲响了警钟。今后基金如果不能为持有人博取收益,不认真打造好自己的品牌,新基金发行受阻甚至无法达到成立下限的事件,或许将不断产生,而那些在“生存底线”下挣扎的基金,则真的可能被清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