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 ff10tidus君“百度百科·黄淮”作第 22 次编辑


  刚读到2010-08-28 17:33 ff10tidus 22 次编辑“百度百科·黄淮”条目:补充“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至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1402)任当朝首辅。”阅读他修改原因:明朝首辅,应在人物介绍最上面注明。已补充填写。”

  

永陵按:此说值得商榷:“洪武三十五年”实为建文四年壬午,六月己巳(十七日)燕王朱棣篡夺侄儿登皇帝位,诏称今年以“洪武三十五年” 是“政治家”朱棣 English谐音‘硬改历史”的“临时”现象,他把建文朝四年历史、政绩作了“一笔勾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朱高炽即皇帝位,两个半月后,即十一月初一,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详见《仁宗本纪》。才算重新平反“建文”朝四年之情事。如果依然“惦记”这“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至年底”(充其量半年时间的“硬改历史”)却来掩盖建文朝四年历史,不是我们研究历史者应有姿态。

 

附录:翰林院编修-组织机构

学士一人(正五品);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

侍读、侍讲各二人(正六品);

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世袭);

典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从九品);孔目一人(未入品流);

史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庶吉士等皆无定员。

 

    至于当时黄淮36岁,并没有在“靖难”中出力,仅以前朝一侍书的“低级”官员“迎合”朱棣,七月初三,黄淮复为“中书舍人”皇帝朱棣诏对“称旨”。八月初一黄淮与解缙等六人入直文渊阁预机务。八月初七,三任翰林院编修。十一月十日,四任翰林院侍读。的确,黄淮自八月至十一月“连升”三级(都有诰命为证),说他是“当朝首辅”“明朝首辅”,似乎还没找出“更確鑿”的文字记载可以佐证。

   希望ff10tidus君对百度百科·黄淮 22 次编辑,不要拿“相当”于“首辅”的说法,来修改、补充条目,让其“模糊”一点或许更好,除非有可信度高、很精准的史料,拿出来探讨是为宜。更希望ff10tidus君读到此诌议,斟酌删除补充的几句才好。

    9月22日(中秋节)上午,读得E-mail 系ff10tidus 君的评论如下:  

2010921(星期二) 06:11                      "价值中国网" <[email protected]>

[价值中国评论通知]评论诌议 ff10tidus百度百科·黄淮作第 22 次编辑

ff10tidus对您职业日志的回复:
感谢黄永陵老先生的解答,我看到了。将会酌情更改百度词条里的内容。请问老先生应该改成怎样好些呢?

 

 

   为此,考虑之后于2010-09-22 10:44 24次修改“百度百科·黄淮”条目:

 

  “据以上ff10tidus君的来函,他去掉了“首辅”改三任、四任等。因此“截”断开头并与以下内容有重复,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