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企业为什么加紧推出小排量车型?
在从今年三月以来的车市大调整中,受伤最重的就是A0级和A00级的小车了,几个月下来跌幅最大者已超过70%(广本的飞度),月销量最少者已经跌入了三位数(乐骋、C2),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车型都还是来自于合资企业,而且一度是市场上很不错的车型。近期小排量车型的销量整体的跌落,让人对整个小车市场发出了质疑,以至于前些日子不断有小排量车将要被边缘化的说法出现。同时对于一度盛行的“精品小车”这种概念和提法,也都产生了怀疑。因为与在调整市道中,中级车、中高级车市场还有车型逆市上扬相比,小排量车型真的有点全线溃退的趋势,于是人们对小排量车型的前景心存疑虑,倒也很正常,只是小排量车型真的会被边缘化吗?
小排量车不乏玩味,不被接受仍是没有派头
在近几年来,纵观在中国市场上走红的车型,都是顺着两条主线在走。一是要家用舒适,这句话的产品解释就是空间大(即轴距比同级竞品车要长),内饰好,配置多。过去一直认为是日韩、系车深喑此道,玩大空间,高配置,自主品牌也紧随其后。但是随着宝马加长版新5系的推出,又给人们对中国汽车消费文化的力量上了一课。而所谓加长版的新5系,就是在原有的5系基础上,将车身增加了140mm。虽说加长是顺应潮流,但是宝马此举,无疑是一种“从善如流”的表现,即今后所推的产品,也要向中国国情进行靠拢的新注解。连硬到宝马这样的品牌都要考虑拉长,说明中国消费者对大空间的渴望,让处于强势地位的豪华品牌都不得不认真加以重视,更不要说是一般的车型了。
国内消费者所追求的第二要素是派头。那么什么是派头呢?跟着官车走就是派头。像奥迪A6、帕萨特B5这样的车型就是“官相”十足。虽然在中级车、经济车的价格上难得打理出这份派头,但是与此尽可能接近,甚至于是有点联想空间的车型,都会让中国的消费者感到舒服。所以一款车在中国市场上要想走量,外观是第一要素,不管它属于哪个级别,看着有“派头”是不会错的。
而就最近这些年所推出的小排量车来说,无论是质量或者说驾乘感,都比过去强得多了,以至于许多的小车都敢于称自己为“精品小车”,也就是说虽然在小车上,找得到过去在大车上才有的操控感,以及由于精良的内饰做工所带来的质感,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问题在于车一小,就不“派”,自己用倒是问题不大,但是牵涉到面子工程的地方,虽然身价相差无几,你开着辆波罗去接人,能与开着辆桑塔那3000相比吗?
油价高、交通堵,小排量车肯定要大行其道
前些日子看到了一个专题片,与其它国家扩街修大马路以疏导交通的对策相反,法国巴黎是把街道越修越窄,以此来限制大个头车型的拥有量。在中国的省会以上的城市,倒不用把路修窄,与车辆激增的速度完全不成比例的道路增加数量(今后还将越来越不成比例),比法国巴黎是把街道越修越窄还要让大个头车型的拥有者闹心。于是玩长轴距车型的人,除了必须要经常显“派”才能维持生计之外,许多小排量车型就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之需的人,对自己“为什么?为了谁?”要玩辆大车而发出疑问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了。
加之随着我们成为了汽车大国所带来的,全国性质的“堵城”运动加速化,开大车在找寻停车地点和占据了大部份使用时间的城市穿梭方面,是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小排量车不是没有生存空间,也不是没有精品问世,而是对大空间和“派头”的盲目追求,还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让许多消费者搞不清自己对车辆的真实需求。所以就今后消费主流是私家车,绝大部份用途是代步的趋势来说,质地优良的小排量车型已经足够用了。
只是今年的市场上所推出的新车型中,自主品牌的车型都忙着向上走以创品牌“挣出身”,而合资企业的车型不断向下走,以“卧底”于必将再度兴旺的小排量车市场以期未来的市场份额。小排量车的市场下滑只会是暂时的,小排量车型的市场也是不会被边缘化的,看看合资企业最近接二连三地在力推“精品小车”,我们从中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