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正面临着变盘 后市如何博弈?
我们上日分析提示,行情不具备继续走牛的基本条件,短期小盘股、题材股行情行情炒作的手笔越来越凶悍,意味着投机性资金越来越急迫,凸现的是行情维持平稳的基础越来越薄弱。周三行情,指数在银行股的带动下一度冲高,但小盘股、题材股的炒作行情开始出现“翻车”现象,意味着行情正面临着变盘。
目前许多投资者甚为迷惑的是,为什么美联储又实行美元量化扩张政策开始“印钞票”了,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股市只在周一兴奋了一天就昙花一现?对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对这次美联储再次施行美元量化扩张政策已经不能用2009年的眼光来看待,对全球资产与资本市场的影响,给资产价格带来的流动性驱动力要较2009年小得多,甚至会出现副作用。原因在于,美联储本次推行美元量化扩张政策的初衷,与2009年急于“印钞票”填补金融危机黑洞、刺激经济快速复速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次“印钞票”是为了阻缓经济衰退,防止经济二次探底。前者是“救命”,后者是“缓命”;前者是补药,后者是毒药。
从具体效果来看,上次美元量化扩张起到了迅速填补金融危机黑洞,以刺激资产价格的形式挽救经济(因为危机的根源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并且,量化扩张3000亿美圆的效果,以注入金融机构置换“有毒资产”的形式,通过金融机构的杆杠效应释放出了2.4万亿的金融资产,具有一箭三雕的效果。但这次情况不一样:
一是,本次量化扩张只是为了阻缓经济的二次衰退,换句话说,这等于在美国政府层面上已经认可了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过程中,反而加大了市场的忧虑;
二是,本次量化扩张的规模远不如去年,例如8月19日购买国债的规模只有区区25.17亿,本次本次量化扩张更多的意义是为了美国中期选取前夕为现有政府拉选票,政治意义大于实际经济意义;
三是,虽然量化扩张会对美国经济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但基于经济整体预期不乐观的原因,“印出来的钞票”会更多的流失到商品市场与新兴市场去逐利,对自身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大,却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和新兴市场资产价格的泡沫压力,是一个副作用很大的毒药。
因此,美联储再次实行美元量化扩张对全球资产与资本市场只具有短期刺激,不能产生类似2009年引爆价格趋势性上涨的作用。
从A股最近表现来看,周二中国银行创年度新低,周三一早建设银行又创年度新低,但市场却用光大银行纳入指数的时机提拉指数,创业板、中小板、题材股乘机回吐。以我们的分析判断看,周三提拉银行股的不是基金、社保、保险为代表的正规军,而是疯炒题材股、小盘股的市场游资,目的是为了掩护高处不胜寒的题材股行情顺利下轿,这种行情动态意味着行情正在震荡加剧。从技术上来看,上证指数向上突破并收盘在2670点三个交易日以上,可视为向上突破;收盘向下跌破2596点,则视为向下破位,短期量度跌幅可看2460点,且行情构成“钻石头”,趋势将再次看坏。操作策略上目前应以谨慎防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