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实的案例加强对学生的普法教育


参加陪审员工作之后,除了亲身体会到法院的审理过程,了解一些法律程序的运行之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我会及时地将一些合适的案例进行适当的处理,坚持对我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普法教育,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由于这些例子发生在辖区内,就在学生身边,细节部分也比较清晰,较之以前书本的例子来说,显得栩栩如生,因而学生接受起来也就更为容易,印象也相当深刻。他们对这些法律案例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听的时候非常认真。在述说这些案例之时,我有时候适当让学生进行相关辩论,最后才将相关法条以及法院处理的意见列出,并说明如此处理的理由,达到明辨是非、结论水到渠成的效果。这些内容当然并不列入考试的范围,但是对于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在相当多的刑事案件中,不少被告人的文化程度只有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没有毕业,只是读了一两年。而初中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的内容比较集中于初二的《思想品德》课程,但是当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刑法里的几个罪名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盗窃、抢劫、抢夺等,课程内容设置过少,对法律的普及显得不够,而对一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容易使人进入误区的犯罪如非法传销等更是未能涉及,显得相当滞后。而在高中阶段,法律常识更是撇在一边,在学生成长阶段缺失应有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亲身参加旁听法院审理一些案件也是相当感兴趣的。学校对此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利用法院的资源进行组织学生旁听,这种生动的教育,比单纯地述说的效果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