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警戒的重复发表现象—以杨玉圣教授为例


金许成

     自从2005年我的一篇以“沈木珠教授”为例的批评自我克隆现象的文章在学术批评网发表后,本以为学界能以此文为戒,不成想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学界风波。一时间网上网下在杨玉圣教授的组织下形成合力,对沈木珠夫妇进行围攻。此后数年,我也不时关注,不想杨玉圣教授竟自此开张,以围攻方式先后打击了学界众多知名学者,近期又轮到汪晖教授倒霉了。

时过境迁,回首往事,骤然发现自己在杨玉圣教授虚假的伪装下,竟然做了许多错事。我曾经一度因他挂着“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的招牌,以为帮他写些文章批人是合法正当的。他也是一直这么向我许诺的,说他是专搞学风的,帮他干活是正当的“学术批评”。然而,看了这么多教授学者被批的相同程序后,渐渐发现“学术批评”的问题所在。值此汪晖教授受害之际,为了良心得安,我不得不出来说几句话!

自从2005年帮助杨玉圣“打沈、斗张”之后,我也怀疑过杨玉圣的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的头衔,于是一度调查过。果不其然,此牌子是杨大教授伪造的!我当时真为他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以此牌到处招摇撞骗而折服。我作为他曾经的帮凶,也曾被此招牌而蒙蔽。现今看到诸多与我一样的帮杨玉圣写文章整人的学者,内心尤感难过!我们误以为他是一个学术清白的整风代言人;误以为帮他攻击的学者教授都是罪有应得的;误以为我们是在进行真正的“学术批评”。可如今在看看,他挂出来的文章,有几篇是跟学术有关的?有几篇是真正的学术批评?

曾经令我甘心为其效力的学风廉洁榜样,仔细看看更令所有人失望!现在在网上查询,杨玉圣教授一人竟然有60多篇重复发表。

如:他的《学术期刊的境遇与出路》《社会科学论坛》2004.10首发。20041028日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上再次发表《学术期刊的境遇与出路》。其后,20041110日杨玉圣在《中华读书报》上第三次发表该文。

杨玉圣教授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容后一一列举。但由此一文也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自身尚且学术腐败,又何以能监督他人!

数年来,我怀揣这些秘密,备受良心谴责。当初仅为维护学界秩序才提出警惕重复发表的口号,不想竟被杨玉圣所利用;本以为他学术一身清,不想他才是最严重的学术不端。现在看来,当年的沈木珠夫妇是否确有抄袭问题,很值得怀疑;现在被其打击的汪晖教授是否确有问题,也值得怀疑,而杨玉圣确已赤裸裸的暴露在学者们的眼前。

学术批评不应当有例外,打假者同样也应当被监督!学术批评是一个正义的事业,但也应当正确利用,这才是法治社会下的学术批评。我不禁在此,旧话重提:警戒杨玉圣教授之类的学术腐败!